返回
文字摘抄
菜单
首页 好句摘抄 网名昵称 伤感句子 爱情句子 古风句子 名言警句

高适边塞诗的艺术成就(97条)

来源:古风句子 发布时间:2023-11-24 14:13:51 点击:59次
文字摘抄 > 古风句子 > > 高适边塞诗的艺术成就(97条)

高适边塞诗的艺术成就(97条)

高适边塞诗

1、高适边塞诗

(1)、诗题为“听张立本女吟”,故“清歌一曲”实是吟诗一首。古诗本来能吟能唱,此处直题“清歌”二字,可见少女的长吟听来必如清朗的歌声般圆转悦耳。

(2)、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故称“董大”。 

(3)、高适(704—765年),字仲武,号达夫,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边塞四诗人”之一。

(4)、但是,这两句诗是否仅仅是为了表达苦乐不均?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含义?高适《燕歌行》前的小序说:

(5)、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6)、这是一首送别诗,是诗人为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而作,寓有劝慰鼓励之意。劝藉二人尽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还,全诗情感不悲观,也不消极。

(7)、事实上,中国历史上边塞发生的战争,多数都是汉人不得已而为之的自卫之战,都是仅为保护财产生命安全而进行的正义之战。

(8)、高适素以边塞诗人著称,诗风浑厚雄放,这首《除夜作》却诗风平易自然,全诗没有一句生僻字句和华丽词藻,也没有塞外风景和异城奇观,都是浅近的口语,表达除夕夜的平常感受;却将他乡游子真实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9)、高适绝不是一个纸上谈兵之人,事实上他真地通过军功拜将封侯了。在此,我们对高适的生平做一点介绍:

(10)、此诗不落普通的送行唱酬俗套,表现了一种巍然顶天立地、凛然气夺四方的豪情壮志。另一首题为《送裴别将之安西》的五律,风格也与此类似:

(11)、诗歌容量大,情感跌宕起伏,意象色彩鲜明而又简洁。

(12)、另一位唐代边塞诗人高适也非常钦佩王之涣的才华,更是很欣赏这首《凉州词》,有一次闲来无事就附和了一首。下面介绍高适的一首边塞诗,只有短短28字,却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

(13)、“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14)、可见,“战士军前”这两句诗歌是在批判军中苦乐不均现象,当然也有对守将无能却贪功的愤慨之意。并且,这种讽刺与愤慨还是有出处的,《旧唐书·张守珪传》记载:

(15)、所谓爱国壮志,即抒写边防将士保卫边疆的正气。

(16)、12月1日,在风雅颂讲堂,沧州师范学院商隶君教授为大家解读“高适和他的边塞诗”。

(17)、这首诗几乎具备了边塞诗所有的内涵。既有对男儿自当纵横天下的英雄气概的赞扬,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一方面是对战士浴血奋战而忘我精神的颂扬,另一方面则是对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不满。既不讳言征战的艰苦,又不失奋发激昂的高亢基调,苦难与崇高的对照,更增添了出塞征战的慷慨悲壮。故此诗虽多用偶对,却不以文采华丽见长,而是纵横顿宕,以沉雄质气和浑厚骨力取胜。

(18)、高适也曾在《塞下曲》中写下袒露心迹的诗句:

(19)、★沧州西站(高铁站)最新列车时刻表,沧州火车站最新列车时刻表

(20)、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2、高适边塞诗的艺术成就

(1)、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2)、将帅深得天子恩遇,却不能为天子分忧。出征时的声势与战场上的惨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领恃宠轻敌与腐朽无能暴露无遗。

(3)、高适初至塞上,对张守理曾寄予极大希望,其所赋《蓟门行》即借戍卒之口表现了这一主题:

(4)、 我认为,《燕歌行》这首诗主要包蕴了三种情感:其报国建功的豪情;其对无能将领的愤慨;其戍卒思妇的相思。

(5)、前人评价高适的诗“读之使人感慨”(严羽《沧浪诗话》)“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概括起来就是风骨凛然。

(6)、高适(701-765)是盛唐边塞诗的主要创作者,这和他的边塞经历有密切的关系。

(7)、顺便解释一下“残贼”的确切含义。《燕歌行》有“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两句。对“残贼”的注释,多解释为“残忍的敌军”。但根据《旧唐书》的这段记载,“残贼”则应该解释成“残余的敌军”。

(8)、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9)、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10)、高适曾经在彭州、蜀州做刺史。杜甫穷困潦倒时,有一年跟高适说:“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可见高适经常周济杜甫。

(11)、唐军将领“身当恩遇常轻敌”,立功心切,高估自己的能力,所以才导致失败。手下的士兵虽然战死过半,但军心不动,仍然在战斗。虽然没有解围,但是他们已然“力尽”。

(12)、高适对边塞诗派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诗,写边塞,苍茫而不凄凉,赋送别,荒渺而不凄切,皆脱前人窠臼,开一代诗风,其诗又以厚重深沉著称,擅长古风,所写边塞诗在冰寒之中包含着热力,在荒凉之中蕴涵着活力。

(13)、(李)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14)、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其中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15)、★尸体在出租屋院子挖出,一人自投罗网,另一嫌犯在辽宁被抓......沧州这个大案最详案情披露

(16)、故胡应麟《诗薮》称“音节鲜明,情致委折,浓纤修短,得衷合度”。

(17)、才、情、趣是好诗的基础,用诗人的眼光去看世界,把充沛的情感蕴含在诗歌当中,才能打动人。

(18)、开元中,高适与诗人王昌龄、王之涣齐名,还与颜真卿、张旭、岑参、储光羲等艺术家、诗人经常交游。

(19)、譬如表明功名欲望的“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20)、高适(700—765),字达夫。他的性格和李白有些相近,性格狂放不羁,好结交游侠。他才气没有李白大,但是有着实际政治才干。在动辄自比王侯的盛唐诗人中,高适是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

3、高适边塞诗的代表作是燕歌行

(1)、第一句,唐军为消灭匈奴而置自己的身家性命于不顾。但是,战斗的结果却令人垂头丧气。

(2)、二十六年,(张)守珪裨将赵堪、白真陁罗等假以守珪之命,逼平卢军使乌知义令率骑邀叛奚余众于湟水之北,将践其禾稼。知义初犹固辞,真陁罗又诈称诏命以迫之,知义不得已而行。及逢贼,初胜后败,守珪隐其败状而妄奏克获之功。

(3)、其实,战争一直都如此残酷,但因时势不同,诗人的感受会有很大差异。

(4)、“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刚刚还是英俊的战士,此刻已成凄凉的枯骨。思妇越不知情,则这份悲凉越是浓厚。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其间包含了多少感慨!

(5)、高适对当时和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在继承发扬现实主义风格方面,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边塞诗人中风格鲜明,成就斐然;在题材的广度、深度上超越了前人;在七言歌行创作上,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交往很广,李白、杜甫、王维、王昌龄等对其评价甚高。其诗多首入选当朝殷璠《河岳英灵集》、芮挺章《国秀集》、韦庄《又玄集》、韦毅《才调集》。殷璠在《河岳英灵集》里称赞高适说,“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6)、高适边塞诗力作《燕歌行》多用律句骈语,并不以文采华丽见长,而是纵横顿宕、以沉雄气质和浑厚骨力取胜。

(7)、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8)、他对战争的意义也有深刻的思索:“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九曲词》)。

(9)、第从语法功能来判断。上句主语为“铁衣”,指代身着铁甲的戍边战士。“远戍”是谓语,表示主语的行为。从对仗角度看,下句的主语也当为“玉著”,表示行为的发出者,指思妇。“应啼”表示主语的行为。若“玉著”解释为流下的眼泪,则与谓语“应啼”重复,解释不通。

(10)、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11)、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12)、”自从天宝八年(749)开始,岑参两度出塞,先赴安西任掌书记,后赴北庭任节度判官,经历了长达八年的边塞生活,历练成为一个边塞诗人。

(13)、(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14)、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最深刻、想象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前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15)、主要人物:张守珪手下两员副将,一个叫赵堪,一个叫白真陁(读如驼)罗。还有一个是平卢军使,名叫乌知义。

(16)、王昌龄的边塞诗的内容十分丰富,有的诗主要歌颂战士英勇战斗、为国杀敌的爱国精神。比如《从军行》通过激烈的战争表达对士兵精神

(17)、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国的边塞诗多高扬着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便已经把这种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18)、高适四十六岁才应试中第,任汴州封丘尉,三年后弃官而去。他在《封丘县》一诗中说:

(19)、所谓山川奇气,即以边疆自然风光作为诗歌意象,在绝域的荒凉和广漠中挖掘庄严和美丽,并加以热烈歌颂,这是岑参诗歌的独到之处。

(20)、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唐代大臣、诗人。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后人将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为“边塞四诗人”。

4、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点

(1)、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遗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2)、接下来的一句“楼上萧条海月闲”,戍楼之上景象萧条、月光幽闲。这里利用月亮的意象,更能激发人们的万千思绪。月亮在诗词中经常用于表达思乡怀远、离别相思等等,离人们每当看见月亮,就会触发心弦、牵动情思,心中不免产生愁怨和惆怅之情。

(3)、他对战士的勇往无前,作热烈的歌颂:“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燕歌行》)。

(4)、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

(5)、王瀚,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写征人思妇的彼此思念并不是高适边塞诗所独有,但此诗却有着盛唐诗人高扬的生命精神的特点:虽然战争很苦,虽然战败,但是只要生命不息,那就“死节”不止。一想到强盛的国家,将士们就抛开了个人恩怨。

(7)、高适的诗奇得美、奇得洒脱,是悲壮的、苍凉的。岑参诗中弥漫着奇光异彩,高适的诗与之相映成趣,异彩纷呈。岑参和高适诗歌的悲壮之美,丰富了唐代边塞诗的风格。

(8)、分析了这么多的史料,其实就是想证明,“美人帐下犹歌舞”这句诗除了批判将士之间苦乐不均之外,还隐含着对将帅轻敌致败的讽刺。这样说诗歌里有没有内证?

(9)、”(《江上春叹》);“盖将军,真丈夫,行年三十执金吾。

(10)、岑参诗常用的表现手段是: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和合理的夸张。

(11)、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12)、王昌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3)、人物简介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14)、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15)、 短兵相接,血肉横飞。如果我们真地眼见这样的场景,多数人肯定是心惊胆战,因其血腥无比。奇怪的是,如此血腥的场面一旦写在《燕歌行》中,却令人莫名地感到豪迈。难道,杀伐令人如此痛快?

(16)、诗中不但展现了十里黄云、北风卷雪的塞上风光,而且显现了环视宇内无人,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气,同李白“吾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宛然同一神韵。

(1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离愁别绪

(18)、早年性格狂放,喜欢结交游侠,过着“混迹渔樵”落拓浪游的生活,并以建功立业自期。他在《别韦参军》一诗中说:

(19)、为了扫平边患,壮士们甘心置生死于度外。忘记父母妻子之一己私情,为国难奔赴战场,就如回家那样欣然。凛凛大丈夫!

(20)、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5、高适边塞诗的代表作[8],

(1)、从汉代到建安时期出现了大量战争诗篇,边塞诗派到唐代才真正出现。一个诗人成熟的标志是形成自己的风格,说到杜甫自然想到沉郁顿挫,说到李白会想到豪放飘逸。而作为文学成熟的标志是出现流派,只有成熟了,才有一批相对多的创作者聚集在一起,有共同的创作志向和相对稳定的描写对象,体现出时代的特色。盛唐时出现了边塞诗派,涌现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裴迪等一大批边塞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写了《羌村三首》,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及对和平的期盼,但他不属于边塞诗派。边塞诗人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创作状态,高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2)、李广号称“飞将军”,是汉代抗击匈奴的名将。卢纶《塞下曲》曾写道:

(3)、然而,高适眼前的这场战争,却是由于主帅的指挥不力而失败。如果有李将军这样的将领,广大士兵们哪还能“半死生”,哪还能“斗兵稀”,哪还能感受到“沙场征战苦”?

(4)、所以,高适说为国杀敌是为了“死节”,死于为保卫国家的大节,而不仅是为了一己功勋。

(5)、高适,唐代边塞诗代表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6)、高适的诗作,今存200余首。主要是记游、感怀、边塞之作,内容深刻,情感丰富,艺术手法高超。高适成就最高的是边塞诗,语言质朴,多用白描,直抒胸臆。

(7)、张守珪是大唐著名的战将。从上文“乃于城上置酒作乐”一句来看,他确实有过“美人帐下犹歌舞”诈退敌军的经历。《燕歌行》记述的这次失败虽与张守珪没有直接关系,但他是脱不了干系的主帅,所以高适将矛头指向他也无足为怪。

(8)、这首送别诗最动人的地方,是融注于诗中的雄壮豪放之情,同时,诗人以意驱象,既有“飞蓬”、“铁骢”的形象描绘,又有广袤万里的空间描绘,这些超迈遒劲、雄浑阔大的形象,不仅体现了诗人感情的豪壮,同时也焕发出昂扬奋发的盛唐时代精神。

(9)、玉磬鸣球之节:这是在写阅读此诗的艺术感受。读《琵琶行》时,我们读到过“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句描摹出了琵琶声清脆、圆润、急促等特点。玉磬与玉盘敲击起来都有较清脆,但磬的形体更大,敲击声在清脆基础上则又增加了些许厚重。所以,《燕歌行》读起来朗朗上口,清脆而不失厚重。

(10)、高适一生经历了三个阶段:耕读漫游、出仕从军、两为节度。他曾被封渤海侯,是诗人中最显赫者。他是有慷慨大志,以社稷安危为己任,具有进步政治思想的诗人。他的诗歌大约三分之二篇幅是描写边塞的,写在两度出蓟门、入哥舒翰幕、镇守西川时期。

(11)、回复“真题”,可下载各大高校文学考研历年真题;

(12)、这首七言绝句,由雪净月明的实景写到梅花纷飞的虚景,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

(13)、高适与李白等人交往甚密。天宝三年,高适隐居梁宋,与李白、杜甫同游宋州琴台,成为文坛上的一段佳话。

(14)、《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全篇大致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

(15)、这首诗虽然充满塞上烟尘,但究其根源,诗人写的是自己怀才不遇的忧闷之情,与其他的边塞诗所表现的内容和主题有所不同。

(16)、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

(17)、诗体形式上,岑参长于七言古诗,容量大,内容丰富,气势充沛。

上一篇:描写桃花的古诗白居易写的(114条)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古风句子

推荐古风句子

  • 描写黄河的古诗20首李白(136条)
  • 梅花的诗词300首(131条)
  • 高适边塞诗的艺术成就(97条)
  • 关于山的诗句有哪些三年级(127条)
  • 梅花香自苦寒来全诗句意思(63条)
  • 关于山的诗句10句(83条)
  • 李白描写黄河的诗句其中一首出自李白的什么(
  • 菊花的诗句古诗(139条)
  • 最新古风句子

  • 高适边塞诗的艺术成就(97条)
  • 李白描写黄河的诗句其中一首出自李白的什么(
  • 描写荷花的诗句古诗大全(99条)
  • 描写荷花的诗句一年级(138条)
  • 关于龙的诗词佳句(115条)
  • 李白的关于月的诗(126条)
  • 关于山的诗句10句(83条)
  • 关于山的诗句有哪些三年级(12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