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字摘抄
菜单
首页 好句摘抄 网名昵称 伤感句子 爱情句子 古风句子 名言警句

马相伯名言名句,经典语录(85条)

来源:名言警句 发布时间:2023-12-14 20:29:16 点击:59次
文字摘抄 > 名言警句 > > 马相伯名言名句,经典语录(85条)

马相伯名言名句,经典语录(85条)

马相伯名言名句

1、马相伯语录

(1)、1905年,他们重新拥戴马相伯创立了复旦公学,校名“复旦”便是于右任所取,表示不忘“震旦”之旧,更含复兴中华的意义。

(2)、在太平天国失败以后,国家“闾阎困穷,流亡载道”。他请求父亲出家产数百金,救济贫民,为教会当局所阻。及之后种种情形、冲突,马相伯感到在耶稣会内不可能对国家有所贡献,便回到上海,投身到洋务运动中去。但洋务运动的失败,让马相伯认识到“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以设立学堂为先”。

(3)、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在百岁寿诞之际,他给上海复旦同学会的亲笔信中写下了““国无宁日,民不聊生,老朽何为,流离异域。正愧无德无功,每嫌多寿多辱!”之语,又将各方赠与的寿仪全部捐给了前线将士。

(4)、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复旦大学成为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原复旦大学与原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新的复旦大学。截至2017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29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20万平方米。

(5)、杨玉良(2009年1月14日-2014年10月24日)

(6)、管氏宅的二进成为新华书店实体店“南村映雪”,是依托古宅打磨出来的新概念文化书店,名字各取了泗泾人文之祖陶宗仪宅邸“南村草堂”和泗泾藏书家孙道明先生书斋“映雪斋”两个字。

(7)、高凤谦(1870~1936)(1909~1910)

(8)、国家走了一段弯路,对个人来说就是毁了一生。

(9)、这所学校的前身叫做震旦学院。而复旦大学就是马相伯被赶出这所学校后,才重新创立的。

(10)、胡适说:“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11)、中国人的思考能力到了荣华富贵这个层面就到了极限。(柏杨)

(12)、1936年,吴南轩开始兼任复旦大学代理校长。彼时的复旦,与其他众多高校一样,也处于在战火纷飞中寻找安全栖身之处的境遇。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日军进攻上海,复旦大学校舍多处被炸,9月,因淞沪战事激烈,复旦大学暂借复旦中学开学。不久,复旦与大夏大学组成联合大学,以复旦为主称联大第一部,迁校址于江西庐山。当时,复旦的重要档案、文件、部分贵重仪器、图书和设备,装成了10个大木箱,从淞沪铁路江湾火车站出发。吴南轩带领百余名学生,直奔南京,浩浩荡荡向江西方向出发。10月,联大第一部借庐山普仁医院为校址,租胡金芳旅社等处为宿舍,师生800余人开始上课。12月,南京失守,江西战事吃紧,复旦师生继续内迁。1938年2月,复旦在重庆复课,师生精神振奋,教学认真,生活俭朴,颇有一番新兴气象。

(13)、教会的人自从代理了马相伯的位置后立即开始了一系列的更改措施,废除了原来的制度,还重新定了规则。而这与马相伯的办学宗旨是相对而立的,学生们对此非常不满,于是纷纷退学抗议。

(14)、可以说马相伯创立的这所学校,不仅广纳很多优秀的学子,更是成为了高等人才的聚集地。

(15)、马相伯,一位年近百旬的老人,虽然在中国的史册上不曾出现他的名字,虽然至今他的事迹鲜为人知,但他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16)、要办今日之学校,不要办明日之学校。办今日之学校,使小学生过今日之生活,受今日之教育。

(17)、“五四”精神的来源不全是西方思想,更多是对传统的一种有选择的传承,其实就是反传统,也要建立在对传统的充分了解上。

(18)、感悟:马相伯这句话,让梅贻琦说出来“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19)、“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马相伯信奉天主教,但他更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一个知名的教育家。他捐钱办学,启迪民智,救国救民。在抗日战争中,他挺身而出,被称为“呼号抗日老青年”。他创办并主持震旦大学,秉持“至圣先师”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主张无论任何人,只要愿意学习,都可以来学校读书,向他求学者络绎不绝,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

(20)、1927年3月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创办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在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共同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也就是在晓庄师范,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理论加以改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其要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根据生活教育的理论,晓庄师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开荒,自己建茅屋,做什么事,就读什么书,还走出校门参加村里的农协会和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这样就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及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才干和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农夫的身手,有科学的头脑,有改造社会精神的乡村教师。

2、马相伯名言名句,经典语录

(1)、前一段钟爱于《觉醒年代》这部史诗级的近代历史剧,对于蔡元培先生的了解多过于马相伯先生。而在看完《大师-马相伯》之火,突然的灵光让我明白,真正的大师必然是兼容并包,又有着独立思想的人。而后再去将新兴思想传递给那些一起改变世界的年轻人。

(2)、高凤谦(1870~1936)(1909~1910)

(3)、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泽东

(4)、马先生一生只留下不多的文字,但他开创了中国教育史的一个时代。他毁家兴学,生命的最后40年已身无分文。但他培养的大师群星璀璨。他晚年大部分时间,就居住在徐家汇的孤儿院内,但他在中国留下了一个爱国者的无上荣光。马相伯先生逝世。晚号华封老人,近代中国教育家、政治活动家。震旦学院、复旦公学、辅仁大学的创始人。杰出教育家蔡元培、民国高官于右任、邵力子都为其弟子。马老一生立学,欲振兴中华。晚年曾见国家之境遇而感慨:“我是一条狗,叫了一百年,也没有叫醒中国人。”

(5)、学社社员劝其姊妹就学,自此女校学生渐多。爱国学社成立后,蔡元培等几个具有进步和革新思想的人士,从此与一群热情奔放的青年学子日夕相处,彼此间互相影响,言论和思想都有了急剧的发展,不久便激起更大的浪潮,震撼了上海甚至整个中国。

(6)、作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诸君,要作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作一个十八岁的老翁。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

(7)、1914年留学美国。最初攻读市政,后来觉得没有真正的大众教育,就不能有真正的新共和,于是便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师从杜威,期望通过教育来救国救民。在他写的毕业论文《共和精义》中,他写道:“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这表明他已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在提高人民素质和促进国家进步发达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他已基本确立了投身教育,报效祖国的思想和志向。

(8)、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无声的中国》

(9)、“所谓大学者,非校舍之大之谓,非学生年龄之大之谓,亦非教员薪水之大之谓,系道德高尚、学问渊深之谓也。”

(10)、蔡元培十四岁至十七岁的四年间,元培就教于同县一老秀才王懋修,在王老师的熏陶下,最崇拜宋儒。在受业期间,光绪九年(1883),元培十七岁入学补诸生(秀才),放弃“举子业”,专治小学和经学,广泛地自由读书,也就不再到王懋修处学习。离开私塾后,两年间在家设馆教书,并赴杭州参加乡试(考举人),首次落第。二十岁起不再教书,在同乡徐树兰举人家中读书。徐家建有“古越藏书楼”,书籍甚多,有此机会可以博览群书。他作学问、治经偏于训诂与哲理,治史则偏于儒林传、文苑传、艺文志等,这也是当时流行的求学方法。

(11)、2000年4月27日,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强强联合,成立新的复旦大学。

(12)、马先生在他60多岁的时候,当时还是清朝,甲午战败,他对朝廷绝望了,毅然毁家兴学,创办了震旦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复旦大学,提倡“崇尚科学、提倡文艺、不谈教理”,在复旦的校歌里也体现出马老的兴学精神“学术独立,思想自由”。马老精通八国语言,有许多爱国的文人志士都来拜师,其中就有蔡元培先生,他们都在为中华民族的兴旺而努力。 

(13)、在中西学堂内,新旧的对立是很明显的,蔡元培因过于袒护新派,旧派的堂董时加压力。最后,他愤而辞职,以示不愿意与旧势力妥协。

(14)、而当时,耶稣会想要把马相伯创办的学校改为教会学校,便借马相伯需要养病为由,派了教会的人来协助马相伯管理教务。他们除了要改变学校的教学方针外,还想让马相伯不要公然与清朝作对,以免波及教会。

(15)、青春不在于年龄,而在于心境;青春永不会散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16)、1936年初,成立国难教育社,被推为社长,张劲夫任总干事,拟订《国难教育方案》,把生活教育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结合起来。7月,他受救国会的委任,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亚非二十六国,争取各地华侨和国际友人支持中国的抗日救国斗争。期间当得悉沈钧儒等“七君子”被捕的消息,十分气愤,立即联络杜威、爱因斯坦、罗素等世界著名人士联名通电蒋介石,营救七君子。

(17)、除了《南村辍耕录》外,陶宗仪还著有一本非常重要的书叫《书史会要》,这本书系统而较详尽地编录了上古至元代的书法家传记,评论简洁、允当,应该说在书法史上是十分有影响力的一部作品。陶宗仪隐居南村几十年,与当时华亭著名文人夏庭芝、曹知白、杨维桢、钱全衷、陈孟刚、袁凯、邵亨贞、孙道明等都有交往,陶宗仪常与他们一起坐船品茶饮酒,写诗填词。

(18)、蔡元培主办北京大学,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教育方针,聘用留过洋的新派人物,也聘用精通传统学问的旧派名家。

(19)、男子娶妾,在当时是被认为天经地义,而再嫁和离婚则是惊世骇俗。单就此事,已可得知蔡元培的重视男女平等,打破传统社会陋习,其所受维新运动的影响是如何巨大。由于条件过苛,几经说媒,难觅合适女子为继室。一年后,始访得江西黄尔轩的女儿黄仲玉,天足、工书、有才学,遂在杭州结婚。

(20)、此外,泗泾的民俗文化、非遗在上海也是比较有特色的。泗泾现在一共有国家级、上海市级、松江区级的非遗七项,特别是十锦细锣鼓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马相伯的故事

(1)、他的一生坎坷,生于鸦片战争,死于日军清华,在他百年的生命里历经晚清到民国的种种巨变,国家受屈辱,他的内心在煎熬,以至于他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自强和觉醒而不懈努力。

(2)、1941年11月,复旦大学的由私立改国立案终获通过,吴南轩也由代理校长转为正式校长。吴南轩于1943年2月调离复旦,在复旦供职6年,在任时正值抗战、备尝迁徙办学之苦的最艰难时期。1975年5月,在台湾的复旦校友举行母校建校70周年纪念活动时,吴南轩专门写了一篇题为《七十年来复旦立校特出的传统精神》的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复旦的传统精神,即由无变有的精神,向前开路的精神,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精神和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在吴南轩的眼里,复旦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的创造精神,一种图存图强、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

(3)、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4)、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5)、程氏宅室内装修多采用较为简洁的原木家具,保证了整体的协调性,合作的云间草堂除了展示茶道,也时不时地展出一些颇有逸趣的艺术小品;二层作为宅内较为私密安静的空间,用作古琴社的教学空间。通过导入这些业态,让我们的老建筑焕发了新生,所以我们取名为“三宅又一生”。

(6)、“如果有人拿服务人类与公众利益为目的去学医,这才是最好的,取这种目的之人,才是人类的服务者。”颜福庆在1927年创建上海医学院并任院长至1938年,他为复旦医学留下了不可磨没的思想印记,“人生意义何在乎?为人群服务。服务价值何在乎?为人群灭除病苦”的歌词就是他的医学精神的最好写照。请问,这首歌歌词出自谁之手?

(7)、梁启超在得知马相伯创办的学校后,更是赞誉:"今乃始见我祖国得一完备有条理之私立学校,吾欲狂喜。"

(8)、去传递他热爱祖国的“爱”,去传递他爱护学生的“爱”,去传递他寻求真知的“爱”。因为爱,所以坚持。在教育之路上先生渐行渐远,留给我们的是一座教育的丰碑。

(9)、感悟:那种“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读书价值观,可以休矣!

(10)、1917年毕业后,他毅然谢绝校方请他继续留学深造的邀请,踏上了投身教育,报效祖国的神圣之路。他在归国时乘坐的船上,与同学们畅谈自己今后的抱负,豪迈地说:“我要使全体中国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回来后,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开始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他特别重视农村的教育,认为在3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陶行知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为此,他一方面介绍西方的教育理论,另一方面也反对盲目“仪型他国”,提出要以科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实现中国教育的普及化和近代化踏出一条新路。

(11)、后来因为战争,马相伯在避难的过程中,病情加重,不得不留在越南养病。虽然身在异地,可是他却一直惦记着国家安危。

(12)、蔡元培参与暗杀组织,专学制造炸弹,赁屋购仪器药品,由黄兴带来十余枚弹壳,遂填以炸药。吴樾暗藏炸弹,计划行刺五大臣于北京车站,不幸炸药误发,竟以身殉。

(13)、澎湃新闻:现在国内知名的旅游型古镇有很多,不过很多古镇似乎免不了大同小异,泗泾在改造、活化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古镇同质化的问题?

(14)、1994年,复旦大学通过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的“211工程”部门预审。

(15)、蔡元培仍在中西学堂监督任内时,原配夫人为他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叫做无忌,但不久王氏即因产后失调,与世长辞。还未满一周年,作媒请续弦的人很多,元培提出五个条件:女子须不缠足;须识字;男子不娶妾;男死后,女可再嫁;夫妇如不相合,可离婚。

(16)、谈到马相伯大师及其“中西会通,兼容并包”的文化理念,李天纲老师说,我们融汇中西,爱国不排外,崇洋不媚外。正是这样的教育理念,使其体现出海派魅力,从而影响数代人的文化理念,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思想之一。

(17)、古有“苏门三学士”,苏步青留下“三代六院士”的佳话。在复旦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苏步青与学生谷超豪、胡和生、李大潜、洪家兴、陈恕行都是中科院院士,“三代六院士”的接力传承,赓续着祖国数学事业的发展。

(18)、除了出任徐汇公学的校长,马相伯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还做了很多贡献:他租用徐家汇老天文台余屋,创办了震旦学院(徐汇区第二中心小学是其旧址);两年后,又在江湾筹建了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作为教育家的马相伯,可谓是开创了中国教育史的一个时代。

(19)、青春向阳,不负芳华,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20)、陈望道(1889~1977)(1952年9月-1966年12月)

4、马相伯名言名句摘抄大全

(1)、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因为愚蠢而行蛮,行蛮不成则使诈,使诈失败则跪地求和。(郭嵩涛)

(2)、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3)、马相伯先生当过总统顾问,南京市长,北大校长,精通七过语言,连蔡元培先生都是他的学生。但他却在百岁宴上说:“我不是什么伟人,我只是一条狗,我叫了100年都没有把中国叫醒。马相伯先生12岁就敢一个人前往上海求学,曾用7国语言和列强唇枪舌战为中国赢得了五亿贷款,却被清政府任认为是卖国求荣,被国人痛斥他是卖国贼。母亲都不愿认他这个儿子,至死都不愿意见他一面。他对清政府失去了信心,对国人的无知和麻木深感痛心。他希望用教育开启民智,花甲之年他捐出所有家产3000亩地,在教会的帮助下创办了震旦大学,他毁家纾难之气魄,护佑中华之壮举赢得全国上下的敬仰。却没想到,外国人根本无心办学,只把学校当成传教工具,甚至设计阴谋取代他,夺走了学校的领导权。愤慨激昂的学生们摘下校牌,请求马相伯回归,于是,65岁时这位穷困潦倒的老人再次拄着拐杖四处奔波筹钱创办了中国人自已的高校。没有像样的教室就在废弃衙门里上课,没有桌椅就对着黑板学习。这所简陋的学校却培养出数位民国大师。马相伯为它起名复旦。马相伯希望学生们爱国救国。1831年918事件爆发,91岁的马相伯先生颤颤巍巍都向街头筹备抗日资金,一字对联50他硬是凑齐了10万巨款。马相伯先生希望用近代教育,近代思想对中国人民进行思想教育的启蒙,要突破封建社会的藩篱和窠臼。他是一个很有革新精神,希望用教育来改变社会。

(4)、马相伯是复旦大学创始人,现代教育的先行者,另一个教育家蔡元培的恩师。

(5)、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发表了《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民主教育之普及》、《社会大学运动》等文章,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6)、    用秕谷来养青年,是决不会壮大的,将来的成就,且要更渺小。——鲁迅

(7)、1921年底,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权利,推动教育改进。

(8)、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胡适)

(9)、像钱玄同“把古书扔进茅坑”“汉字不死,中国必亡”之类的言论,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接受,并且钱玄同本人在晚年,也对自己早年的极端言论表示了后悔。

(10)、“五四”精神的来源不全是西方思想,更多是对传统的一种有选择的传承,其实就是反传统,也要建立在对传统的充分了解上。

(11)、1932年,朱东润已是武汉大学的教师,在文学院院长闻一多的建议下,由外文系转入了中文系,正式开启了对中国文学的研究。那段日子,朱东润自述“尽了最大的努力,没有放过一个进修的机会,没有浪费一些有用的时间”,他开授文学批评史课,以课上讲义为蓝本完成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奠基型著作之又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连续发表十多篇有关文学批评和《诗经》研究的专题论文,后来结集为《中国文学批评论集》和《读诗四论》出版。这些写于战乱中的作品,随便拿出一本都是了不起的成果。

(12)、“复旦立校之初的传统精神:由无变有的精神;向前开路的精神;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精神;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是复旦历史上哪位校长的名言?

(13)、A、新知无尽,真理无穷。人生一世宜励业益知。

(14)、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胡适)

(15)、后来,前方传来抗战胜利的消息,马相伯终于看到了国家振兴的曙光。可是他并没能看到国家真正富强的那一天,因为病情加重,马相伯于100岁溘然长逝。

(16)、五四时期,新旧文学的论争,白话文言的抗拒,两派人士都服务于北大。胡适、陈独秀的提倡白话文派,和提倡文言文的林琴南、严复,都在北大教书。当时的校长就是蔡元培,他虽然倾向于革新的、进取的事物,但认为这几位老古董的确有一技之长,也就延聘他们在北大任教。所以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担任校长时期,不问这个人有辫子没有辫子,只看他有没有学问,只要有一点长处的人,他没有不器重他的。这种态度,就是所谓“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7)、    用秕谷来养青年,是决不会壮大的,将来的成就,且要更渺小。——鲁迅

(18)、二是地方性。泗泾的古镇就是泗泾的,我们修古镇不是平地造一个摄影棚或者摄影基地,而是要留住自己的乡愁,要把原来的东西保存下来,传承下去。

(19)、4真正不羁的灵魂不会真的去计较什么,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有国王般的骄傲。——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

(20)、胡适说:“现在有许多人自己不懂得国粹是什么东西,却偏要高谈‘保存国粹’……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5、马相伯的诗

(1)、马相伯老先生建立了中国教育史上完全现代意义的新型大学。这一年,马相伯64岁,他已坚忍不拔之气,强立不返之志,建设这所学校——震旦大学。马相伯有很多的创造,他主张要文理科并重,他主张必须训练严格的逻辑思维。他确信,“教育乃立国立人之根本,国与国民,所以成立,所以存在,而不可一日或无者。”

(2)、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鸦片战争中出生的马相伯,尝遍了中国近代史上所有外辱,上海沦陷后,他亲手创办的复旦大学迁往大后方,马相伯也走上了流亡的路。马相伯先是流亡桂林,后因战局吃紧,他再从桂林流转昆明,当走到越南凉山时,他羸弱的身子再也走不动了,就只好留在越南凉山。他的家人,都不敢告诉他这是外国,因为他是坚决不肯留外国的。也正是在这个时期,马相伯为复旦学生写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这是他讲了三十几年的一句名言。在流亡路上,马相伯度过百年寿诞,复旦的师生们为他祝寿。老师写了这样的一封信,信上写道:“国无宁土,民不聊生,老朽何为,留离异域,正愧无德无功,每嫌多寿多辱”。他叮嘱有关人员把各地各界为他祝寿的寿仪聚集起来,全部转送给抗战伤兵和难民,一文不留!中共中央电贺,尊他为“国家之光、人类之瑞”。

(3)、马相伯从创办学校起,就一直坚持相信只有育人才能救国;面对当时朝廷的不作为,他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4)、吴敬恒说蔡元培,在做人的态度上,对自己是“不骄不吝”,对人是“和而不同”,只要这个人有一技之长,没有不取其长,绝不问其短处如何。然而他无时或忘的,就是他自己的主张:鼓励造就大学问家出来。这有一个实例可以拿来佐证。

(5)、光绪三十一年春,得张謇、严复和袁希涛等名流的支持,马相伯在江湾筹建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于中秋节(1905年9月13日)正式开学。马相伯担任校长。辛亥革命时,已70高龄的马相伯被孙中山聘为南京第一任市长。“一八”事变时,马相伯已91高龄。他深感国难深重,为救亡呼号奔走,发表《为日祸告国人书》,主张“立息内争,共御外侮”,被公认为“人类之瑞”“国家之光”。

上一篇:10句珍惜时间的名言(63条)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名言警句

  • 责任的名言警句摘抄大全
  • 推荐名言警句

  • 自信的名言短句(122条)
  • 我喜欢的一句人生格言520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
  • 努力的名言短句(107条)
  • 莎士比亚的名言语录有哪些(111条)
  • 关于礼仪的名言警句(98条)
  • 一份工作一份责任名言名句大全(73条)
  • 自律自强的名言警句十句(114条)
  • 名人名言励志语录经典句子(107条)
  • 最新名言警句

  • 名人名言大全八个字左右(91条)
  • 待人之礼的名言名句大全(89条)
  • 关于品德的格言警句(127条)
  • 教师节简短名言50句(99条)
  • 李鸿章家训名言有哪些(76条)
  • 马相伯名言名句,经典语录(85条)
  • 关于书籍的格言(93条)
  • 唯美名人名言惊艳(7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