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字摘抄
菜单
首页 好句摘抄 网名昵称 伤感句子 爱情句子 古风句子 名言警句

斯宾诺莎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131条)

来源:好句摘抄 发布时间:2023-11-27 10:02:40 点击:59次
文字摘抄 > 好句摘抄 > > 斯宾诺莎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131条)

斯宾诺莎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131条)

斯宾诺莎

1、斯宾诺莎名言名句

(1)、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2)、“一个人决不会因为穿了一件好睡袍,就会变得更有价值。”

(3)、实体在数量上只能是一个;这个唯一的实体,就是无所不包的统一的自然界。

(4)、自卑虽是与骄傲反对,但实际却与骄傲最为接近。

(5)、如今,斯宾诺莎还被自己的族群、被自己的父老兄弟姐妹们抛弃了!

(6)、当另一位求婚者、带着昂贵的礼物到来时,她便对斯宾诺莎失去了兴趣。

(7)、一个大哲学家建立起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便会认为自己是最正确的了;小的不同意见,还可以容忍,如果与自己的体系大有不同,便会觉得他人是荒谬之极了。

(8)、存在和本质包含了复数和单数两个部分,哲学进化简史可以海德格尔为分野:之前谈这两概念都泛指人群,之后都论个体。

(9)、常沉静,则含蓄义理深,而应事有力。故厚重、静定、宽缓,乃进德之基,亦养寿之要。

(10)、斯宾诺莎所说的“神”并非宗教神学意义上的人格神,而是以泛神论的方式表述了世界最高原因的统一性。他给神下的定义是:“神(Deus),我理解为绝对无限的存在,亦即具有无限‘多’属性的实体,其中每一属性各表示永恒无限的本质。”所以,神与实体是一回事。按照实体的定义,斯宾诺莎认为神是唯一的,宇宙间只有一个实体,除了神之外没有任何实体;一切存在的东西都存在于神之内,神是万物的内因,而不是外因。神只是出于自身本性的必然性而存在和动作,“万物都预先为神所决定——并不是为神的自由意志或绝对任性所决定,而是为神的绝对本性或无限力量所决定”。因而,所谓神的理智或力量也就是万物存在的原因和自然的规律或法则。斯宾诺莎的思想具有比较典型的泛神论性质。

(11)、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自卑虽是与骄傲反对,但实际却与骄傲最为接近。 

(12)、我对康德如此的斥责斯宾诺莎,虽然很有反感,却还是很尊敬、很感激康德先生的。

(13)、斯宾诺莎曾经在一封致友人的信中,写到过他童年时、听到的一个故事:

(14)、巴鲁赫·德·斯宾诺莎(BaruchdeSpinoza,1632—1677年)是17世纪荷兰最伟大的哲学家,唯理论的著名代表之原名BentodeSpinoza (希伯来语学名),脱离犹太教会后改以拉丁语拼写,即别涅狄克特·德·斯宾诺莎(BenedictdeSpinoza)。1632 年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在一所七年制犹太教会学校接受了早期教育,这所学校的任务是培养犹太教的牧师——“拉比”,学习的主要课程有希伯来语、《旧约》和犹太经典。在这一时期,斯宾诺莎认真钻研了中世纪犹太哲学家迈蒙尼德等人的思想,受到了深刻的影响。斯宾诺莎毕业后学习了拉丁语和希腊语,广泛阅读了自然科学和哲学方面的著作,例如布鲁诺、培根、霍布斯特别是笛卡尔的哲学著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由于斯宾诺莎产生了对神学教条的怀疑,因而被视为异端邪说,犹太教会用尽了各种手段也不能使他屈服,于是在1656年他24岁时采取了最极端的“大开除”惩处,迫使斯宾诺莎离开了阿姆斯特丹,隐居乡村,并多次迁居,靠磨制光学镜片为生,同时坚持研究和写作。1677年,斯宾诺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年仅44岁。斯宾诺莎以道德高尚著称于世,罗素称他是“伟大哲学家当中人格最高尚、性情最温厚可亲的。按才智讲,有些人超越了他,但是在道德方面,他是至高无上的”。

(15)、诚实的⼈从来讨厌虚伪的⼈,⽽虚伪的⼈却常常以诚实的⾯⽬出现。——斯宾诺莎

(16)、斯宾诺莎哲学具有浓厚的伦理学色彩,其哲学的目的在于道德上的至善,即达到人生最高的完满境界。他的哲学体系由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本体论是基础,认识论是手段,伦理学则是最高的目的。因此,斯宾诺莎将他的主要著作名之为《伦理学》。这部著作从定义和公理出发,再到命题,之后还有推论、解说等等,完全按照几何学的方法构造了一个哲学体系,真正使笛卡尔将几何学方法改造成为哲学方法的理想付诸现实,当然也妨碍了他直接提出并充分论证自己的思想。

(17)、影响著名作家张炜数十年创作、感人至深的自然主义“隐秘经典”,俄罗斯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阿尔谢尼耶夫通过实地考察,精心呈现100多年前乌苏里地区的特有风貌,处处可见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热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18)、斯宾诺莎的拉丁文知识,在一日日增长;他与这位少女老师的爱情,也在一天天加深了。

(19)、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两截人矣。

(20)、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是其哲学的出发点、基础和核心,包括实体、属性和样式三个方面。

2、斯宾诺莎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1)、六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再也享受不到母爱的温暖和安全。

(2)、总之,是有两个妇女吵起架来了,一个妇女忍不住说出了与副镇长通奸的事实,来威胁对方;岂料对方,也忍不住地说出了与自己通奸的人,官还要大了一级,财产也要更多些。

(3)、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对西方文化和自然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实体是“自因”。所谓“自因”亦即自己是自己的原因,换言之,“它的本质必然包含存在,或者存在即属于它的本性”。实体独立自存,自己是自己的原因,因而它在本质上就是存在,既不可能由别的东西所产生,也不可能受他物所限制,否则便与实体的定义相矛盾。

(5)、(2)斯宾诺莎所用的intellectus(“理智”、“知性”)一词即νοῦς的拉丁文形式,但就“理智”被理解为心灵认识神(即“神认识自身”)的一种方式而言,它并不具有推动个体事物(灵魂)运动发展的内在活动性,其与古希腊思想的关联至多体现在心灵对“永恒”这一真观念的占有和保持上。

(6)、有了这样美丽的女子来授课,即使她的口不太会讲课,可她的眼睛也会说话;她的一个媚眼,也足以令最懒惰的少年郎用心去听了。

(7)、本书聚焦16世纪王九思、康海和李开先三位文官在远离官僚与政治舞台之后的退隐生涯,探求他们在悖理于当时文人士大夫正式写作文风的文艺创作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创作“曲”这一边缘文类(包括剧曲和散曲)以寻求安慰和满足的具体情况。借助“文学场域”的理论,将“曲家圈子”作为散曲和剧曲研究的基本主体,可以很好地让我们了解曲在文人之间是如何创作、传播以及使用的,而这在研究单个作家时是难能一见的。

(8)、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经常称实体为神或自然,实际上,实体、神、自然是从三个方面对同一个东西的不同表述。

(9)、但他的死是很平静的,似乎连自己的死亡,他也不愿意多去打扰他人。

(10)、有一个叫科尔巴赫的人,因为发表了与他有些相近的观点,被判了刑期10年,服刑18个月后,死在了狱中。

(11)、不过,从生活的表象来看,斯宾诺莎并没有得到祝福。

(12)、只要精神在理性的指示下理解事物,无论那观念是现在事物、过去事物、或未来事物的观念,精神有同等感动。

(13)、如前所述,实体是自因、无限的、不可分的、永恒的和唯一的。与之相比,样式则是他因、有限的、可分的、暂时的和杂多的。一切都在实体之内,所谓样式亦即实体的属性的“分殊”,也就是具体存在着的个别事物。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要么属于思维属性的样式,如个别的思想、观念、情绪、情感等,要么属于广延属性的样式,如一切具有广延的物质事物。

(14)、古之学者,知即为行,事即是学,今之学者,离行言知,外事言学。

(15)、荷兰伟大的哲学家斯宾诺莎,有着短暂却传奇的一生。他在仅44年的人生中经历了因为自己的不一样的思想所带来的所有困境,也在争论不断的那个时代不停的学习进取寻找自己的观点。斯宾诺莎在那个年代对上帝有着完全不同于旁人的看法,那么斯宾诺莎的上帝是什么样的呢?

(16)、在斯宾诺莎哲学中,实体是基础和核心,也是认识的对象。认识的目的是通过认识实体而达到至善的最高境界,因而是从有限进展到无限的桥梁。

(17)、来源:(英)罗斯著,《斯宾诺莎》,谭鑫田、傅有德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3月,第225-243页。

(18)、严格说来,实体是认识的唯一对象。我们对实体的认识有两条途径,一是从神圣的自然必然性去认识,即对实体本身的认识;一是从实体的样式,即具体事物去认识实体。作为唯理论者,斯宾诺莎主张我们的认识应该从最高原则出发去认识具体事物,所以第一种方式是最高的方式,不过他也不排斥第二种方式,因为“我们理解个别事物愈多,则我们理解神也愈多”。

(19)、《界限之书》为埃德蒙·雅贝斯代表作之共分为四卷,分别为“未被怀疑之颠覆的小书”“对话之书”“旅程”“分享之书”。作为一部介于诗歌、散文、格言警句与哲学随笔之间的跨文体实验作品,本书是雅贝斯的沉思之作,也可看作他的自言自语。在形式上,文本属于断简残编型,思维跳脱、风格特异;在内容上,着眼于对人的存在本质的思索和探询,具有思想深度和哲学洞见。

(20)、惨重的损失令斯宾诺莎的老爸一蹶不振,整天愁眉不展,郁郁寡欢。

3、斯宾诺莎为什么杀他老婆呢

(1)、孔子所说的“天”,可不是指的这个老“天”爷;他指的是永恒的大自然规律。

(2)、1929年4月24日,纽约犹太教堂牧师H·哥尔德斯坦,从纽约发了一个仅有五个英文词的电报到柏林,问爱因斯坦:

(3)、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

(4)、《红楼梦》是一部小说,更是一份珍贵的曹雪芹的遗产。著名实力派女作家、文艺学博士、红学专家计文君,10年潜心研究之作。被著名作家李敬泽称为“小说家里最懂《红楼梦》的”,被著名作家李洱誉为“红学”研究最高成就。

(5)、下午,房东全家去了教堂;但在他们回家的途中,却闻知斯宾诺莎已经死了。

(6)、1677年2月20日,是个星期六;下午,他在楼下同房东聊天,或许是他感到了身体异常,所以就托了人去找迈尔医生,他也就上床休息了。

(7)、苇岸日记从1986年1月1日记至1999年4月6日入院接受治疗止。1年为1辑,三册日记共14辑,总量近80万字,加上附录《苇岸书信选》《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等,全书总量90万字。他的日记多有对于大地道德信念、切身体验的自然与人文进程的叙述,及与作者交往的不同年代作家,他们的阅历、观念、创作状况和个人意趣,所处时代影响下的文艺现象,亲历半个中国的旅行见闻,阅读过的诸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著作。

(8)、政府办学的目的与其说是培养不如说是限制人的天赋。在自由的社会中,只要每个人都能获准公开办学,艺术和科学将会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9)、斯宾诺莎由此出发来解决笛卡尔的心身关系问题。他既不同意笛卡尔的心身二元论,也不赞成他的心身交感论,主张心身两面论或心身同时发生论。他说:“心灵与身体乃是同一的东西,不过有时借思想的、有时借广延的属性去理解罢了。不论我们借这个属性或那个属性去认识自然,事物的次序与联系却只是一个,因此我们身体的主动或被动的次序就性质而论,与心灵的主动或被动的次序是同时发生的。”这就是说,心灵与身体是同一个体的两个方面,心灵不能决定身体,使之动或静,身体也不能决定心灵,使之思想。但是它们是同一物的两面,所以总是一致的。例如“手抬起来”这一身体活动,与“我想抬起手来”这一观念,相互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它们是“同时发生的”。

(10)、在我国的某个地方——我没有说是在我的老家温州,或者是现在居住的宁波。

(11)、其实,他当时凭着自己的学术声望,只要肯给某一些要人的脸上贴贴金,让他们有荣耀感,哪怕只是在表面上的;他的前途,都会顺畅。

(12)、他非常钦佩斯宾诺莎,先是请求斯宾诺莎接受他的一笔馈赠,却被婉言谢绝了。

(13)、1663年,斯宾诺莎迁居到了海牙郊外的福尔堡小村子,1669年又定居于海牙。

(14)、苏菲站起身来,开始沿上次汉密士走过的路走去,手里拿着那个装着柏拉图学说的棕色信封。遇到岔路时,她便挑大路走。

(15)、从前的庄稼人,在大旱之时,就跪倒在龟裂的田地上,伸出了双臂,仰望着万里无云的晴空,嘴里喃喃有词,祷求老天爷下雨。

(16)、斯宾诺莎伦理学的主要问题是,既然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他因”的,都受严格的因果必然性支配,那么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人如何可能达到至善的道德境界呢?应该说,本体论和认识论已经为此指明了方向:由于人具有天赋的认识能力,能够认识万物的本质即实体或神,因而有可能摆脱单纯的样式状态,通达自由的境界。

(17)、会感恩的人,才懂得珍惜;会珍惜的人,才能够快乐。

(18)、“至善”就是认识人的心灵与整个自然相一致,“自然”亦即实体或神,因而“至善”也就是从实体的高度认识万物的本质,按照神圣的自然法则而生活。

(19)、宇宙的秩序与种种神秘,鼓舞着人们去想象,去探索;也激发了人们的虔诚之念与高尚的精神。

(20)、第一种是“意见或想象”,包括前两类知识在内。这种知识是没有确定性的,更不能使我们洞见事物的本质。

4、斯宾诺莎是哪国人

(1)、斯宾诺莎的方法就是以几何学为模型的理性演绎法。他认为,“正确的方法就在于认识什么是真观念,将真观念从其余的表象中区别出来,又在于研究真观念的性质使人知道自己的知性的力量,从而指导心灵,使它依一定的规范来认识一切必须认识的东西,并且在于建立一些规则以作求知的补助,以免枉费心思于无益的东西”,所以,“好的方法在于指示我们如何指导心灵使依照一个真观念的规范去进行认识”。

(2)、1656年,他被指控有异端言论,受到传唤,来到了教会的长老们面前。

(3)、一毫善行皆可为,勿徼福望报;一毫恶念不可萌,当知出乎尔者反乎尔。

(4)、 104堂跨越2000年哲学史的智慧课程  

(5)、学者不患立志之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6)、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7)、斯宾诺莎自从掌握了拉丁文以后,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尤其喜欢那些将世界统一于物质微粒的原子论者。

(8)、从比较哲学的观点来看,他心目中的上帝,与我国孔子心目中的“天”,倒是很相似。

(9)、骄傲的人必然嫉妒,他对于那最以德性受人称赞的人便最怀忌恨。

(10)、比如,1947年6月18日,行将就木的普朗克,在致W·吉克的一封信中,解释了自己的宗教信仰;说他本人“一向就是一个具有深沉宗教气质的人,但我不相信一个具有人格的上帝,更谈不上相信一个基督教的上帝”。

(11)、可是也在这个时候,父亲已与他断绝了任何联系;斯宾诺莎为了维持生活,就开始用起了从前学过的一门手艺,来替人磨制镜片了。

(12)、“他中等身材,面容清秀,皮肤微黑,一头深色卷发,双眉浓密,很容易看出他是葡萄牙犹太人的后裔。对于衣着,斯宾诺莎显得漫不经心,他穿得与城里最贫穷的市民差不多……”

(13)、斯宾诺莎天资聪颖,长于思索;犹太教会对他十分器重,把他视为“教会未来的希望”。

(14)、本书为美术史论家、民间美术收藏家王树村所著,收录了江苏、安徽、福建、四川、山西、河南、陕西、天津、河北等十省市最为精美的戏出年画,全面展现了各地的绘画风格、曲目及表演特色。在体例上,本书以“说戏”“说图”“细部欣赏”三种文字层次,深入戏出年画的精髓,表现出中国民间文化博大的内涵。

(15)、对于唯理论哲学家来说,本体论乃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本体论通常就是关于实体的学说。笛卡尔曾经将实体定义为能自己存在而其存在并不需要别的事物的一种东西,然而他所说的实体——上帝、心灵和物体——与其定义是自相矛盾的。于是,斯宾诺莎进一步将唯理论推向前进,以一元论来消解笛卡尔哲学的矛盾,提出了他的实体学说。

(16)、从这个“实体”定义出发,斯宾诺莎推出了两个结论:

(17)、实体是永恒的。所谓永恒,即存在自身。由于实体即自因,存在属于它的本性,因此实体就不可能不存在,因而一定是永恒的。另外,实体既然是自因,其存在的原因就在自身之内而不可能由别的事物所产生,因为非永恒意味着被产生,那就不是在自身内而是在他物内,所以它的存在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必然是永恒的存在。

(18)、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19)、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20)、在此期间,他拒绝了一位显赫官员送给他的华丽睡袍,他说:“一个人不会因为穿了一件好睡袍就变得更有价值,用昂贵的包装来包裹低劣的东西是不合理的”;他拒绝了富商西蒙·弗里斯的馈赠,他说:“大自然并无过多要求,我也是如此”;他谢绝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一笔丰厚的年金,因为他拒绝了把自己下一部著作题献给这位君主的暗示;他拒绝了海德堡大学欲聘请他为哲学教授的聘请,因为他无法答应巴拉丁亲王殿下让他不再评判宗教的要求。

5、斯宾诺莎简介

(1)、恩德先生还是一位宗教信条和政府的批评者,也是一位冒险者;他走出书斋,参加了反对法国国王的反叛活动,结果在1674年被送上了断头台。

(2)、我想再说一遍,“用双手谋取世俗的物品”,真是犹太人的一个优良传统,正如迦玛列所说的,工作能够保持美德,而“每一个有学问的人,如不掌握一门手艺,最后会变成一个无赖”。

(3)、斯宾诺莎生前只出版了两本书,其中一本是匿名出版的《神学政治论》,他用形而上学原理来解释宗教和政治问题,批判了神学家们对《圣经》的歪曲和蓄意改造。斯宾诺莎对《圣经》的重新考察不在于反对《圣经》本身,他的目的在于破除人们对《圣经》的盲目崇拜,鼓励人们去追求自己的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斯宾诺莎的代表作《伦理学》是死后出版的,这本书对后世影响颇大:因为这是一本用欧几里得几何定理写成的哲学书。在那个年代为了追求哲学的准确无误,哲学家喜欢用数学的方式来阐述自身。这本用公理、定义、定理、和证明写成的哲学著作让人读来疲惫至极,可又感叹杂乱无章的世界可以在斯宾诺莎的笔下归结为统一和秩序。《伦理学》由五部分组成:一论神;二论心灵的性质和起源;三论情感的起源和性质;四论人的奴役或情感的力量;五论理智的力量或人的自由。第一部分构成斯宾诺莎哲学体系的本体论(即研究存在being问题),第二部分构成体系是认识论(即研究认识的来源、本性、可靠性问题),三四五部分构成体系的伦理学。在斯宾诺莎看来,人要实现自由和幸福就必须了解自然,在自然中获得知识。他第一次将自由和知识联系在一起并指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斯宾诺莎的哲学体系是一个以认识神,认识自然为开始,以爱神,爱自然而达到人的最高幸福为目的的从本体论到伦理学的严密的形而上学体系。如果说中国文化的源头是儒家精神和道家精神,那么西方文化的源头就是“两希精神”: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希腊精神注重理性“逻各斯”,理想的人都是理性的人,希腊精神滋生了西方世界的艺术与科学;而希伯来文明注重超然性和献身性,强调信仰和拯救,他们理想的人都是信仰的人,希伯来文明缔造了西方的宗教和道德伦理。斯宾诺莎的哲学体系正是这两种文明交织的综合:它一方面注重自然,强调知识和人类的理性认识;一方面又强调神与人的关系,呼吁人“对神的理智的爱”。斯宾诺莎一辈子的哲学关注点都围绕着神、人、人的自由和幸福问题。他研究何为人类真正的幸福和自由;自由和幸福的基础是什么;他试图寻求人类通向真正自由和幸福的道路,并找到自由和幸福的保障。今天,你可以批评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有缺憾,神学也含含糊糊,但你不得不佩服这个苦行僧著作中显示出来那无限信任人类至善的道德境界,那公正廉洁的精神,那没有任何利己之心的灵魂。

(4)、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5)、按照作者不同时期的研究重点,本书分为社会与官僚制度、汉朝末年的危机、经济史和现代时间四个部分。这位眼界高远的历史学家以鲜活的学术研究风格、有目共睹的文字天赋,论述了古代中国这一大型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至少在西方汉学领域,第一次有人认真地研究了中国历史的经济结构。白乐日先生的汉学研究在法国汉学界首次引入了社会科学的视野与方法。该著作是法国汉学从人文科学延伸到社会科学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6)、嘲戏人自事恶事,尤不可入一二壮语,入壮语则戏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一二戏语,入戏语则真者毕戏。每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

(7)、从1660年到1663年,他住在莱茵斯堡,主要写了两本书,《笛卡尔哲学原理》和《知性改进论》。

(8)、学贵有常,又贵日新。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

(9)、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10)、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11)、斯宾诺莎于1632年出生在阿姆斯特丹,这是一个从葡萄牙移居荷兰的犹太人家庭;根据当时的习惯,他的拉丁文名,叫本尼迪克特,意思是“被祝福的人”。

(12)、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行一事而损终身之福,切须检点。

(13)、他一生未娶,无儿无女;临终之际,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守护,一定是十分寂寞、倍感凄凉的了。

(14)、(3) 在这里,“绝对”具有“否定”的意味,“统一”则是一种非直接的、包含中介的自身关系的形式。

(15)、由于他讨论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自由,所以取名为《伦理学》。

(16)、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17)、斯宾诺莎从犹太教会学校毕业以后,父亲便决定让他来学习商务,比如记帐之类;不久,他的异母哥哥死了,他就成为独子,父亲更希望他为继承父业积累经验,就把他正式引入了阿姆斯特丹的商人圈子里。

(18)、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19)、斯宾诺莎要打磨镜片,他靠这个来维持生计,又要进行艰辛的哲学思考,有时把自己关在房内写上个两三天,足不出户;他怎么会有时间与心思去考虑衣着、行头呢?

(20)、他的思想并没有因为躯体的死亡而沉寂,反而在他死后的几个世纪里翻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伴随它的是质疑、辱骂、批判、肯定、崇拜,直至最后,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他是近代犹太民族“最伟大的哲学家”,海牙人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他最后居住的街道,荷兰政府则把他的肖像印在了1000元面值的荷兰盾上。与死后的盛名相比,人们似乎忘记了斯宾诺莎短暂的生命中一直都是被世界抛弃的孤独者。

(1)、完善的法律之于个人,犹如理性之于激情,都要协调相互冲突的势力以避免毁灭,从而增强整体的权力。

(2)、斯宾诺莎对于爱情,从此也就心灰意冷了;于是专心于哲学研究,便成了大哲学家。

(3)、在斯宾诺莎看来,自由就是出于自身本性的必然性而存在、行动和生活:“凡是仅仅由自身本性的必然性而存在、其行为仅仅由它自身决定的东西叫做自由。反之,凡一物的存在及其行为均按一定的方式为他物所决定,便叫做必然或受制。”

(4)、我们对于情感的理解愈多,则我们愈能控制情感,而心灵感受情感的痛苦也愈少。

(5)、一个挪威人写了本书《苏菲的世界》;他写斯宾诺莎的一章,有些话写得很中肯,我也抄录两段于下:

(6)、见面前之千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故达观非难,而反观为难。见见非难,而见不见为难。此举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独觉也。

(7)、在康德看来,我们在肯定人的理性可以认识事物之前,必须先来剖析一下理性本身的能力。

(8)、“任何东西都不能阻止我们……把自然科学的世界秩序和宗教的上帝等同起来。”(转引于我国学者《现代自然科学与宗教》一文,该文刋于《现代外国哲学论集》一书,三联书店1981年9月出版。)

(9)、但是,我们无法否认,失恋对于斯宾诺莎的打击是巨大的,这是他第一次恋爱,也是最后一次恋爱。对于失恋的痛苦,他曾愤愤不平的说道:“当一个人想象着他所爱的女人失身于他人,他不仅会感到痛苦,而且还要讨厌她,因为他不能不将所爱的对象的形象和另一个人的生殖器及排泄物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也许从那一刻起,斯宾诺莎就成为了一个哲学家。

(10)、主讲人会为你解析《存在与时间》《理想国》《沉思录》《会饮篇》等20本经典哲学著作的精华内容。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近代早期西欧哲学、德意志古典哲学、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内容。

(11)、不要笑,不要哭,不要恨,要理解。对滥用荣誉和世人的虚荣抱怨得最响的,正是那些最渴望得到荣誉的人们对于涉及人类事物的东西,不要笑,不要哭,不要生气,要理解。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见思想如见其人,见知识如见其思骄傲的人必然嫉妒,他对于那最以德性受人称赞的人便怀忌恨。教育之目的,在使儿童成为自主自治之人物,而非受治于他人之人物。谋求自己的利益是美德或者是正当的处世之道唯一重要的基础人的情欲的存在是具有一种必然性的;只是人们不能一味地受这种情欲支配,而是该去认识它,并用理性对之加以控制与引导。人类最无力控制的莫过于他们的舌头,而最不能够做到的,莫过于节制他们的欲望。如果你希望现在与过去不同,请研究过去上帝的意志是无知的避难所我们对于情感的理解愈多,则我们愈能控制情感,而心灵感受情感的痛苦也愈少。我们皆因无知,才以为我们能够改变未来。要发生的事总要发生,未来像过去一样定不可移。我们越多地认识个别事物,我们就越多地认识上帝。希望与恐惧的情感本身不可能是善的。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哲学的旷日持久在于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指针,使人永享无上的幸福正如光既暴露了自身,又暴露了周围的黑暗一样,真理既是自身的标准,又是虚假的标准。只要精神在理性的指示下理解事物,无论那观念是现在事物、过去事物、或未来事物的观念,精神有同等感动。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深思。自卑虽是与骄傲反对,但实际却与骄傲最为接近。自我保存的努力是道德的首要基础,也是唯一的基础。自由人最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关于死的默念,而是对于生的沉思。最大的骄傲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12)、由于痛苦⽽将⾃⼰看得太低就是⾃卑。——斯宾诺莎

(13)、斯宾诺莎在《知性改进论》中把知识分成了四类:(1)“传闻知识”,即由传闻或者由某种任意提出的名称或符号得来的知识;(2)“泛泛的经验”,即尚未由理智所规定的经验知识;(3)“推论”,这是由于一件事物的本质从另一件事物推出而得来的知识,这种知识并不必然正确,因为推论有可能出错;(4)“直观”,即纯粹从一件事物的本质来考察一件事物。

(14)、我们皆因无知,才以为我们能够改变未来。要发生的事总要发生,未来像过去一样定不可移。

(15)、《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由著名诗人、翻译家王家新教授精心编选和翻译,由约360首诗和部分策兰的获奖致辞、散文和重要书信集结而成。本书既充分展现了策兰一生创作的精华,又是王家新多年来翻译和研究策兰的心血结晶,对于策兰译介和中国当代诗歌的创作和翻译都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所附录的策兰获奖致辞、散文和书信,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痛苦而又卓异的诗歌心灵。

(16)、◆幸福并不是美德带来的报酬,而是美德本身。

(17)、最终年轻又独立勇敢的斯宾诺莎由于异类的言辞被犹太长老辞去了教籍,好多想要表现自己的教徒也想杀掉他立功,就连他的父亲也把他赶出家门。在那个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战争不断的年代,斯宾诺莎就因为自己的“异类”思想被驱赶出门,但是所有的困境都没有没能阻挡住他继续思考,而恰恰是给了他新的开始。斯宾诺莎的许多至今还很有影响力的言论与作品也都是在那之后创作出来的,他欣然接受了所有现实,然后继续前行。

(18)、直至1677年,他死于肺结核病的这一年冬天,这本名著,才由他的朋友出版了;但不久,又被荷兰当局视为“亵渎的、无神论的学说”而禁止发行。

(19)、二十二岁时,斯宾诺莎父亲去世,他的姐姐为了夺取可怜的继承权将斯宾诺莎告上了法庭。斯宾诺莎虽然赢得了官司,却还是将父亲的大部分遗产馈赠给姐姐,他选择性地忘记了亚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哲学是有钱人闲暇的学问。”从此,他坚定地走上了哲学苦修的不归路。

(20)、“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于是,斯宾诺莎便赋予歌德及其那一代人在任何别的地方都无法找到的心灵的宁静。但是,当歌德在他的晚年回过头来研究斯宾诺莎的时候,他也从斯宾诺莎那里看到了别的东西。如果说早期研究的名言是这个命题:“爱神的人不能希望神反过来爱他”,那么后来的命题则是:“我们理解个体对象愈多,我们理解神就愈多”。歌德在1785年6月9日用显然是缅怀斯宾诺莎的话说道:“只有在个体事物中和通过个体事物(nurinundausdenrebussingularibus),我才看到神的存在。尽管在斯宾诺莎看来,一切特殊事物都会逐渐消失,但事实上,没有人比斯宾诺莎本人激发我们更贴近、更深入地思考这些特殊事物。”还有(1785年10月21日给耶可比的信):“当您说我们只信仰神的时候,我跟您说,我强调观察(aufsSchanen)。当斯宾诺莎谈到直觉知识时,他说这种知识是从神的某些属性的形式本质的充分观念上升为对事物本质的充分认识。这句话使我有勇气终生致力于事物的…歌德在别的某个地方说,耶可比在形而上学方面已经受到了惩罚,而他自己则得益于物理学。在歌德与斯宾诺莎的著作初次接触(1825年1月26日)以后的40年,他又回到了同一个观点:“沉思,形而上学的沉思,是耶可比的不幸。他缺乏科学。没有人能单凭微不足道的道德经验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观。”歌德以这句简明扼要的话语表述了斯宾诺莎那伟大而确定的教诲,而且说这句话的日期尤其重要。他是在康德实现了伦理学与科学——内在的道德规律和天上的星空——的不幸的分离很久以后写出这句话的。直到今天,这种分离还给欧洲人的思想带来了令人痛心的后果。他本人宣称极力反对主观情感的宗教而赞成在客观世界的“个体事物”中探究神。但是,为了弄清这里所牵涉的问题,我们必须回顾几点历史。斯宾诺莎的名字突然出现在德国人面前的时候正是包括康德哲学的新体系在内的洋洋巨著出版的年月。《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一版发表于1781年,这一年莱辛去世;《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出版于1783年;《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二版出版于1786年;《实践理性批判》出版于1788年;《判断力批判》出版于1790年。新哲学旨在铲除一切独断论,而斯宾诺莎的体系则被认为(现在仍然被认为)是典型的独断论。然而,他的独断论不仅没有被铲除,而且实际上不只是在文学艺术领域,也在哲学方面得到了传播。费希特这位伟大的康德事业的继承人就深受斯宾诺莎哲学的影响,而康德本人最后则更加赞赏斯宾诺莎的思想。谢林公开承认自己是一位斯宾诺莎主义者。黑格尔不但发表而且遵守他要做一个首先埋头研究斯宾诺莎思想的哲学家的格言。斯宾诺莎主义没有因批判哲学而消失,反之,它成为一股与批判哲学汇合在一起的力量。产生这种出人意料的后果的原因可以在这两种体系的特点中寻找。康德哲学是彻底的二元论,而斯宾诺莎哲学则始终一贯地是一元论。两种哲学在道德领域中相遇。但是对康德来说,德性乃斗争——人对自然的斗争,而在斯宾诺莎看来,德性则是平静与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不论在伦理学还是在逻辑学上,康德的体系是以“双重的根”(twofoldroot)为基础的,而斯宾诺莎哲学却基于统一(unity)。这样,哲学就从本质上统一化了。这是一次使全部经验形成一个系统观点的尝试。因此,它的倾向在于总是而且必然地摆脱二元论,沿着一元论的方向前进。所以,对斯宾诺莎的兴趣没有被康德引起的骚动镇压下去,反而被刺激起来了。在伟大的批判体系建立起来之后,思维的进程是以摆脱二元论的需要为动因的。当时所有从事活动的伟大思想家,尽管采用的方式不但无不致力于这同一个目标。他们从斯宾诺莎那里找到了努力寻求的理想。事实上,斯宾诺莎提供了治疗康德的二元论的解毒剂,所以他才对他们产生了吸引力。这些哲学家为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的宁静、客观、系统的特点所陶醉,就像文学艺术家为他的实践观点的宁静所陶醉一样。斯宾诺莎与康德的冲突不可避免地导致巨大的理智努力,这种努力就是在一种哲学中吸收和发展另一种哲学,其结果就是黑格尔的体系。人们经常提及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自我、世界和知识这三部曲中的成员都被康德宣布为隶属于范畴体系中的一员,而在康德的后继者那里,这三个成员都各自领受到其特有的重要性以及对其他成员的优先地位。如果说费希特从其伦理上自我肯定的哲学中强调了自我,谢林在他关于自然的自我同一的绝对中强调了世界,那么,黑格尔则挑选出知识加以强调,而且他还表明,范畴不是个体理智对个体经验做解释的工具,而是普遍理性创造普遍经验的工具。因此,最根本的科学,不是关于行为的科学,也不是关于自然的科学,而是关于思维的科学和关于“思维自身”的思维(thoughtasit“thinksitself”)的科学。

(2)、“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时常、愈反复加以思索,它们就给人心灌注了时时在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3)、学会怀抱感激,才会有人生的信念,生命的动力。

(4)、斯宾诺莎给属性下的定义是:“属性(attributus),我理解为由知性(intellectus)看来是构成实体的本质的东西。”

(5)、本书是作者散文与绘画作品跨界融合之作合集,系“向度文丛”作品之包括《荒原》《老人和琴》《白音布朗山》《我跳舞,因为我悲伤》等27篇散文,及彩墨、水粉、丙烯、速写等作品36幅。内容既有关注蒙古高原历史与现实中人的生存状况,也有经年实践以人的方式舞蹈的深刻体验与揭示,还有描绘心力感知的塞北草原印象。作者如一个冷静的观察者、悉心体验者和深入掘进而又节制克守的记录者,在其文学和绘画作品中,不轻易放弃追究事物的每一种重要根结和细节。

(6)、爱恋无非就是欣赏一样东西,与它联合而为一。

(7)、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保富贵之心事君,则无往而不忠。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8)、斯宾诺莎生在一个多事之秋,犹太人的处境依旧没那么安稳,宗教间的火花也不少,关于哲学的一场历史性的战争也发生在那个年代。正是特殊的社会和文化环境让颇爱读书和思考的斯宾诺莎成为了当时许多人眼中的异类,因为他的不一样他的思考,斯宾诺莎收获了许多人没有的殊荣却也遭受了常人未曾经历的困苦。所谓时势造英雄,这句话在哲学界也可以用上,斯宾诺莎,一位仅存在了44年,却让他的哲学思想延续至今的伟大哲学家。

(9)、最大的骄傲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10)、另一方面,好的文艺作品除了娱乐的功能,背后还包含着一种生命体验、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艺作品背后的内涵,不拘泥于自我,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11)、除了追求过克莱拉·玛丽这一个传言之外,他的身边,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关系亲密的女人。

上一篇:恩爱夫妻的最佳词语(112条)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好句摘抄

推荐好句摘抄

  • 挑衅欠揍的游戏名(117条)
  • 赞扬老师的语句怎么写呢(111条)
  • 阅读对孩子成长的意义美文(63条)
  • 个性签名常用语(141条)
  • 随机应变能力英语(66条)
  • 感谢班主任的一段话走心(103条)
  • 感恩节一句话祝福语大全(137条)
  • 描写秋天的词语句子 短句三年级(75条)
  • 最新好句摘抄

  • 骆驼祥子摘抄句子加心得体会(100条)
  • 大专毕业的自我鉴定500(123条)
  • 妇女节祝福语给妈妈怎么写(103条)
  • 如何用相反造句(118条)
  • 陪孩子一起成长的文案(119条)
  • 二年级感恩图画(134条)
  • 傅雷家书精彩片段摘抄400字(100条)
  • 珍爱生命名人素材议论文(7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