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字摘抄
菜单
首页 好句摘抄 网名昵称 伤感句子 爱情句子 古风句子 名言警句

王维的诗有什么风格特点(132条)

来源:古风句子 发布时间:2024-05-22 21:03:24 点击:59次
文字摘抄 > 古风句子 > > 王维的诗有什么风格特点(132条)

王维的诗有什么风格特点(132条)

王维的诗的特点风格

1、王维诗词风格特点

(1)、随着张九龄被李林甫所谮,罢政事,贬荆州,后李林甫上台,接着杨国忠专权,朝政腐败与社会黑暗日重,唐王朝开始由盛转衰,王维深感朝政日非,积极用世之心日趋消沉而渐生退隐之意。王维最终选择是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别有会心在山林泉石之间。

(2)、王维的田园诗没有过分的渲染和华丽的辞藻,完全是即景写实,展现一派农村景象。例如在《渭川田家》里:

(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兴象”创作的先行者

(4)、这首诗的语言也十分容易理解,诗的大意是:清晨,渭城下过了一场小雨后,尘埃已经被沾***了,客舍前的柳叶显得更加青翠。你再喝了这一杯酒吧,当你向西出了阳关以后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

(5)、王维的诗饱含深情,传唱至今。他十七岁时,就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佳句“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作简朴、不加雕饰。丝毫不做作,浑然天成又饱含真情。千百年来,这首诗深入人心,成为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

(6)、随后,就等来了这样一篇文章。初稿有很多针砭诗坛的议论性文字,我提出意见后,修改稿大有起色。立论新颖,观点集中而明晰。尤其是她将现代诗与格律诗的互译部分,颇见功力。作为一位刚刚进入大学不久的学生,实属难得。

(7)、楚辞是战国中晚期在楚国出现的新诗体,结构宏伟、想象丰富、句式灵活,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以屈原所作《离***》为代表,故又称楚***、***体诗。刘勰在《文心雕龙·辨***》中充分肯定了楚***难以企及的情志文采:“故《***经》、《九章》,朗丽以哀志;《九歌》、《九辩》,绮靡以伤情;《远游》、《天问》,瑰诡而惠巧;《招魂》、《招隐》,耀艳而深华;《卜居》标放言之致,《渔父》寄独往之才。故能气往烁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 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卷一》所收的古诗十首中,前九首均为楚辞体诗歌。从诗歌作品观之,王维对楚辞诗体承袭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8)、被吸干的乳房,连愤怒也是听天由命的,连我这样看着

(9)、“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冬晚对雪忆胡居士》);

(10)、这首诗是诗佛王维的经典作品之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的是渭城驿馆风景,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以及环境的氛围;最后两句则是通过举杯劝酒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一种强烈的惜别之情。这首诗情景交融,韵味深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1)、主人临水送将归,悲笳嘹唳垂舞衣,宾欲散兮复相依。

(12)、诗人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

(13)、《辋川集》二十首、《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山中即事》等,以相似的笔法,细致的笔触,选取某个镜头,动静结合,渲染出一片清幽之景。

(14)、这首《蘑菇说木耳听》,可与王维的《终南别业》比照着读。《终南别业》可算是一首“口语诗”,此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在大自然谈天说地,“谈笑无还期”。《蘑菇说木耳听》则表达了“两个干货”对现有的“虚胖”生活有了重新认识,“苦笑思还期”,都想重新回归大自然,回归原来自由自在的生活。所谓的“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不仅仅是生存环境的回归,也是心态的回归。

(15)、诗的大意是:红巾卫士在宫门报晓,尚衣官员赶紧将绣着翠云的裘袍送给皇帝。层叠的宫殿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万国使臣一齐对着皇帝跪拜。阳光刚刚照临殿堂,仪仗就已排列成扇形屏障。御炉中香烟袅袅,在天子龙袍周围飘忽缭绕。早朝过后,中书省的大臣退到凤凰池上,用五色彩纸,起草皇帝的诏书。

(16)、而在楚辞体诗歌中,主要承袭的是比兴手法的运用。如《双黄鹄歌送别》:

(17)、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 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

(18)、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

(19)、笔者之所以画蛇添足,把现代诗翻译成古诗,目的是在形式上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古诗与新诗,并非楚河汉界壁垒森严,不能越雷池一步。它们在形式上没有可比性,但其思想内容,是能够共通的。思想深度接近到一定程度,古今交融就不再是什么天方夜谭。不能说古代的月亮一定比今天的圆。有时候,你会觉得王维就在你身边,就是邻家的一个会写诗的老头,并不是高高在上。古代有王维,现代也有王维那样优秀的诗人,只不过你没有发现——或者说,是不敢发现。如果说“张执浩就是当代王维”的提法比较剌耳,我们可以换一种中庸的说法:张执浩是比较接近王维风格的一位现代诗人。现代诗能够做到像张执浩那样言之有味,言之成理,的确并不多见。

(20)、这首诗又叫作《相思子》。简短的二十个字,写出了作者心中无尽的思念情感。王维擅长以淡笔写浓情,此诗即是典型。

2、王维的诗有什么风格特点

(1)、语言。王维的诗善于运用词句描绘形象的声、色、光、态。

(2)、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

(3)、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初秋的傍晚,金灿灿的夕阳斜撒在渭川农家的村落中,到处是一片安详与静谧。老人们拄着拐杖,坐在自家门口的台阶上,闲适地迎接着自己的孙儿放牧归来。画面的镜头由近及远,橘红的斜阳中质朴简陋的小巷里的尽头被喂食很饱的牛羊缓缓地出现了,视觉越来越清晰,牛背上的稚嫩的牧童嘻笑着回来了。王维在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照”“归”“念”“候”,使得诗中所构建的画面具有动态的连贯性,静态的墟落与动态的阳光相照应,静态的灰白的穷巷与动态的回归的牛羊相照应,静态的野老与动态的牧童相照应。质朴纯真的农夫在回家的路上与相识的人热情的打着招呼,画面不仅动静结合,还穿插了人们热情的招呼声,使得画面的真实感增加,给读者以和谐闲适之感。此情此景不禁让拥有佛教色空寂灭意识的诗人王维产生了归隐田园的心境。王维与陶渊明、杜子美虽在山水田园诗上,***抒情诗上皆有造诣,但他们之间仍存在不同,陶诗讲求的是一种本然,一种纵浪大化中的不喜亦不惧,一种“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的固穷安贫。杜子美是一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凄婉沉郁。王维并不是把自己完全隐归山水田园,也并非一心只想在朝廷。他受儒家入世的思想,想要有所抱负,但事实并不如他想的那样的一帆风顺,***上的不得意让他选择了亦官亦隐的的道路。即使***上的失意,田园的美景依然能给王维以美的享受。所以,诗歌在结尾处的画面出现了一位归隐田园,仍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怅然吟“式微”。不觉让人感到诗人的对田园的喜爱与急于归隐的真正感情:“式微,式微!胡不归?”黄昏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

(4)、王维的诗,其中最让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他是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他创造了物我两忘的诗境,对自然山水美景的描写,细腻生动,诗歌手法纯熟,其山水诗的数量和质量,都位居同时代诗人的前列。

(5)、“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6)、“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无人的山中之听见山寺的钟声,更显出山的寂静无人;

(7)、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

(8)、愧不才兮妨贤,嫌既老兮贪禄。誓解印兮相从,何詹尹兮何卜。

(9)、这两首诗从内容看,其一是告别想要归山的友人,并询问归去的意义。其二是情景交融地写归山友人的心境。“这位友人并非特定的人物,而是王维频频虚拟的自己的“分身”。是身心俱疲,想要从世俗逃脱的自己。”

(10)、诗歌大意:我中年以后颇有点信奉佛学之道,到了晚年甚至把家安置在终南山脚下。每当兴致来临的时候我常常一个人独来独往到处游玩,遇到快乐的事情也只有我自己一个人知道。有时我会行走到水的尽头寻找源流,有时候又会去看云朵升起时的千变万化。游玩到林间时偶然遇到一个老人,我和他饶有兴致地谈论,欢声笑语,在这样的兴致中以至于忘了回去的时间。

(11)、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

(12)、春山:这一词有两解,有人认为应当解释为春天的山(百度百科、360百科以及一些其他资料);还有人认为是一座叫做“春山”的山。

(13)、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

(14)、“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15)、“九天阊阖”四个字,超越通常的比喻作用,立刻就把人间的殿宇推向云端,先给读者造成一个极大的仰角,从而把朝拜者的“万国衣冠”和被朝拜者的“冕旒”,从艺术上拉开一段极大的距高,也把读者的视线从地下引到天上。

(16)、却不知这水仙舞得轻俏; 诗人遇见这快乐的伙伴, 又怎能不感到欢欣雀跃; 

(17)、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这样称赞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的评价非常准确,我们来看看《山居秋暝》:

(18)、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19)、结构。王维的诗往往采用组诗的形式来写,每首诗都可构成一个画面,合起来可以集结成一幅和谐的全景画面。

(20)、王维诗现存不满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3、王维的诗的特点风格有哪些

(1)、琥珀酒兮雕胡饭,君不御兮日将晚。秋风兮吹衣,夕鸟兮争返。

(2)、的确,王维此诗,颇有陶诗空灵、隐逸的境界。

(3)、brought: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 

(4)、张执浩善用隐喻,他的组诗《覆盖》获2004年度人民文学奖时,评委会所给的获奖理由是:“张执浩是精于隐喻、致力于情感深度表达的诗人,他的作品感性丰盈,熔感觉与想象力、有意味的叙述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写作方式。”

(5)、而后四句写人不见人,只闻人语声。就像《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出场时的情形,采用了“未见其人,先见其声”的写作手法。

(6)、“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一问倒令对方感到困惑,不问人事而问物事,这时梅花开没开花?想必读者对此也感到突兀。可是正是这样一问,才是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啊。诗人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对家乡的思念竟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

(7)、整首诗动静相宜,恬静优美。诗中的一切是那么丰富生动,有一种画作的清新秀丽感。这是一首作为隐居者对田园的恋歌,作者享受田园生活,喜爱田园牧歌之情寓于言表。

(8)、诗歌描写了汉江流过的荆门等楚地,把三湘和九派等地方连通了。这汉江好像要一直流到天地之外去,山色仿佛似有若无。汉江沿线的城市郡邑好像在水面上浮动着一样,那流动的波涛似乎把远方的天空都给荡动了。襄阳这么好的风光和天气,连我这个山翁都被陶醉了。

(9)、这首诗开篇的第一句写了“人闲桂花落”很是具有禅意,桂花为什么要在人闲的时候飘落呢?其实这就是佛家修禅的一种主张“明心见性”,只有你的心真正静下来了,你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动与静,也正是在人闲的时候,才感受到桂花的飘落,所以才由此一说。

(10)、王维和屈原在***理想、人生态度和行为个性上大相径庭。屈原有着过高的***热情和***抱负,而且对“明主”自作多情,抱有很大的幻想,有着舍我其谁的用世信心,王维往往主动退让,一再作很不努力的放弃,一再声称我在***上如何如何的不行:“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早秋山中作》);屈原固执强硬,非此即彼,非白即黑,九死而不悔的执著,王维圆通随缘,无心舍有,得意忘象,无可无不可的洒脱;屈原痛心疾首的自残,王维心体无滞的自适;屈原咄咄***人的孤傲,王维养高忘机的亲和;屈原云:“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王维曰:“苟身心相离,理事俱如,则何往而不适!”

(11)、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 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 突然我看到一大片鲜花, 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

(12)、***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13)、这样的一段文字,读来让人耳目一新,诗情画意就在眼前,那种轻松欢快也感染着我们。

(14)、而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小编凭借敏锐的英语本能找到了***诗歌文学中同样喜欢借花作诗的“大牛”!一位大名鼎鼎的***诗人前来应战:

(15)、炼材。指的是选材练意,王维的诗善于捕捉形象和创造形象,在诗中体现出绘画的特点。

(16)、独自一个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着琴一遍又一遍地引声长啸。因为处于幽深的竹林之中,所以没有人知道我,只有一轮明月来相照陪伴我。诗中有孤独、有寂寞,其实这一层意思是很少有人能够读懂的,作者在***上倾向于张九龄,但是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朝的一代名相张九龄却被罢职,王维看着******的日益黑暗腐败,自己却无能为力,却又不愿同流合污,所以才过起了半官半隐的生活,其实他的内心是孤独寂寞的。

(17)、两篇皆沿用楚辞体形式,读来朗朗上口,音乐感极强。这两首诗得到了古人的高度评价,明代顾可久认为:“二曲从《九歌》中来。”清代翁方纲云:“唐诗似***者,王右丞《送迎神曲》诸歌,***之匹也。”可见这两首诗尤其深得《九歌》之趣。诗中描绘的祭礼仪式有盛大的音乐歌舞、丰美的祭品,与《九歌·东皇太一》中的祭神场面有相似之处。“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东皇太一》)其中原始神秘的祭神场景与缠绵悱恻的情调相融合,“风凄凄兮夜雨,神之来兮不来。使我心兮苦复苦!”与《湘君》、《湘夫人》凄艳哀婉的风格也略有接近之处。

(18)、兽不敢惊动,鸟不敢飞鸣。白鼋涡涛戏濑兮,委身以纵横。

(19)、这首诗只有四句,抒写淡淡的哀怨。体制虽然短小,但是用笔古峭、含情深长,读起来清新流畅,同样是一首出色的***体诗。

(20)、张执浩也是这样,善于捕捉自然景物,巧妙入诗。《蘑菇说木耳听》就是一首可圈可点的佳作。王昌龄在《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意境是“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有了此等情怀,才能驰骋想象,把握情感。王维的“明月”、“清泉”和“石”,都是唯美的物像,将这些唯美的物像组合在一起,得出的画面就更美轮美奂了。张执浩的《蘑菇说木耳听》也是这样,“蘑菇”和“木耳”,都带有“干货”的特性,而“干货”一词本身又带有幽默的成份;同时,磨菇有嘴,木耳有耳,拟人化不留斧凿痕迹,让它们展开自然对话,诗趣盎然,托物寓意浑然天成。王维通过物像“唯美”,张执浩通过物像“唯趣”,都做到了极致,都发出了大辩若讷的声音,这是不同年代两个诗人的相似度,二者完全可以相提并论。

4、王维的诗的特点风格诗中有画

(1)、王维的九首楚辞体诗歌在形式上具有明显的楚辞特征。“兮”字在句中的位置相对固定而有变化。如《登楼歌》:

(2)、这是一首题画诗,主要表达了两层含义,一是画非常的漂亮和***真,二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以及对人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向往。本来春天过去了,百花应该凋零了,可是在画中还可以看到盛开的花朵仍在,这其实表达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人靠近鸟儿,鸟儿却没有受到任何的惊吓,这就是作者想表达的人和万物本应和谐相处,融为一体,所以鸟儿才不会害怕人。这正是佛家讲的众生平等,推而广之,也就是万物平等和谐相处之意,这正是佛系诗人王维的思想追求。

(3)、“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对王维诗、画的赞誉(见《东坡志林》)。自宋以来,用类似词语来赞美其他诗人或画家的,多到难以数计,这说明诗和画作为姊妹艺术,所创造的艺术境界往往相通,相互间的影响甚为密切。但是,当我们一提起“诗中有画”或“画中有诗”的境界时,很自然的就想起王维的名字,觉得只有他才适合作为这种艺术境界的代表者,这说明东坡的评语入人之深,意味着这种艺术境界在王维笔下体现出来的深度与广度,应该比一般的诗画作家更为突出,更值得我们去探究。

(4)、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

(5)、读《楚辞》,我们会为屈原忠君爱国、忧怨深广的爱国情怀,***不迁、特立独行的人格理想,坚持真理敢于斗争的高尚节操而感动。屈原在作品中多次呈述自己对楚王的赤诚忠心、对楚国故土的留恋深情、对民生的关注;多次刻画自己坚持美好的“美政”理想,并对***势力毫不妥协地进行斗争。“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离***》)“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楚辞·涉江》)也有痛斥群小的,例如:“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敛兮,鸡骛翔舞。”(《楚辞·怀沙》)

(6)、唐代诗人中以山水诗闻名的人很多,但能代表山水诗成熟的,主要还是孟浩然、王维、李白。山水田园诗到了宋代以后,虽在运用诗化的语言抒情、状物、写景、叙事方面,有行文不拘一格,使人耳目一新之作,但山水诗的境界上子已远远比不上唐朝。

(7)、是的,这就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派的诗人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Wordsworth)的代表作《咏水仙》(IWanderedLonelyasaCloud)。与王维的辛夷花相比,我们似乎能察觉到华兹华斯借水仙花表达的情感心绪更明显。诗人开篇将自己比做天空中孤寂的流云,原本心无所依,胸怀抑郁,但瞬间发觉大片大片的金色水仙花,金色花海波潮荡漾、一望无际。 诗人的郁闷心情也在此有了转变,华兹华斯用绝美的文笔描绘了千万朵金色水仙随风摇动的动态之美——“密集如银河的星星”、“像群星在闪耀一片晶莹”,而到了诗的后半部分,这千万金水仙更是升华成了诗人心中美好积极的精神的象征,以至于日后“我郁郁独卧”时,只要想起那景象,“我的心”便“又重新充满了快乐”。这说明诗人心中的千万朵金水仙已不再是单纯的美景了,而是一种高尚的、美好的、积极的精神和象征了。

(8)、这首《无题十六弄》,可与王维的《观别者》比照着读。《观别者》写的是至亲别离,肝肠寸断,然生活所迫,又无可奈何,最后只能是“看之泪满巾”。《无题十六弄》写的是人生悲剧,对命运多舛的人生深表同情,又无能为力。

(9)、在晚年在遭受***挫折后,王维更加虔诚地笃信佛教,反映在了诗歌创作中。沈德潜说他的山水田园诗是“不用禅语,时得禅理”(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他将禅宗所追求的静寂之境化为了诗境,诗境与禅境合一。

(10)、十年之后,张执浩获得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3年度诗人”奖。颁奖词写道:“张执浩出版于2013年度的《宽阔》,品质更见简朴,语意更为本然,生命的圆熟与诗歌的纯然互为一体,张执浩以其专注的诗歌梦想,回应了一种伟大的汉诗传统。”《宽阔》是张执浩的第四本诗集,收录了诗人新世纪以来的重要诗作160余首。一卷在手,封面淡远的神韵扑面而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清芬挥之不去。

(11)、张执浩的“人物诗”,是指张执浩笔下所写的关于人与物的诗,是能够与王维的山水诗遥相呼应的一个专属名词。王维的山水诗,离不开山和水,张执浩的“人物诗”,离不开人和物。王维以山水肇始,张执浩则以人物开篇。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正面强攻”,而是通过隐喻的方式,同时摈弃隐晦或装饰性的词语,展开诗歌叙事的隐喻力量,侧击世道人心。细腻而独特的诗观同样自成一派,生活与抒情、虚拟与现实、想象与敞开,越细品越有味道,如嚼甘榄。

(12)、此外,两诗中“花”的意象各有特点:王维老先生的辛夷花和其本人一样,有着相似的傲世孤高的隐避的特性,却又都受相应的牵挂所限。王维老先生是留恋他的禄位,辛夷花则是不甘无人欣赏自己的芬芳。华兹华斯笔下的金水仙则好似梦境般给人以震撼心灵的冲击,更倾向于作为自然至真至美的象征。而华兹华斯之所以选择金水仙作为此诗的意象,亦是因为冥冥之中自然的美的冲击使他与这片金水仙花海有预谋地邂逅,从而使他与这片金水仙结下一生浪漫的精神连结。

(13)、诗人借其枝头末端高踞的位置展现其傲然挺立、高标傲世之姿。同时描写绽放的花苞猩红艳丽,故作“红萼”一说,形象鲜明。而后两句诗人则着笔于大环境,笔锋一转勾勒出辛夷花所开放的幽静深涧——所绽放之地杳无人迹,傲然的红萼只能自开自落、孤芳自赏。而这种自开自败的境遇恰是相适了自然的本性:不求繁杂喧扰的旁观审视抑或评说欣赏,只是一种“空寂”的本性心境。但此等空寂环境与前两句中高傲绽放却暗暗自怜无人赏的辛夷花相辅相合,既有静谧禅意的空灵,亦透露出生命不息不舍的灵动之感。

(14)、文寡和兮思深,道难知兮行独。悦石上兮流泉,与松间兮草屋。

(15)、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16)、含蓄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耐人寻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17)、杜甫是唐诗人中写诗最注重格律的一位大师,后人称他"诗圣"。他的诗极为工整,无论句式、对仗、韵律都中规中矩,无可挑剔。以至后世广为传颂,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有1400余首。《唐诗三百首》收录他的诗有34首,占73%,比收录李白的诗还多6首。

(18)、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19)、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经典作品之是一首五言绝句。全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是情景交融、有动有静,写出了隐者的一种情趣以及闲适的生活。

(20)、第四句“时鸣春涧中”则近接上句,因为山中过于安静,月亮出来后惊吓到了鸟儿,所以那些收到惊吓的鸟儿才会不时发出一两声鸣叫。

5、王维的诗的特点风格早期和晚期

(1)、像王维的“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句,香菱评道:“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2)、山水诗形成以后,虽然它在不断寻求外部空间的开拓和内部体制的完善,从而在各个不同时代,而有了新的风貌和姿态,但是,道释玄禅的人生情趣和艺术精神,却始终贯穿于山水诗的发展中。随着唐诗繁荣局面的到来,山水诗出现了丽日经天的壮观。

(3)、王维的诗意境空灵隐逸,极富禅意。像《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张执浩这首《高原上的野花》,可与王维的《汉江临眺》比照着读。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情。王维通过“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动与静、远与近的描写,以简驭繁,以形写意,展现了一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流露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给读者以美的享受。《高原上的野花》则以花儿的自由生长表达诗人对精神自由的渴望。正因为如此,将祖国“搬迁”到野花满坡的高原之上,“我”便心满意足,即使涕泪横流也要做一个披头散发的老父亲,守护这片祖国花朵。王维的“留醉与山翁”与张执浩的“我愿意做一个披头散发的老父亲”,都是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对自由幸福的向往,以及对理想信仰的寄托。

(5)、清婉秀丽如李清照>等婉约派,其他象山水田园诗人。

(6)、 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7)、楚地盛行的巫教,君臣上下 “信巫觋,重淫祠”(《汉书·地理志》),楚怀王曾“隆祭礼,事鬼神”(《汉书·郊祀志》)。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楚人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王逸《楚辞章句》)渗透进楚辞,具有深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浓厚的巫文化色彩。《九歌》就是屈原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创作出以祭神活动为题材的组诗。

(8)、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9)、王维诗中的“动”,主要在他前期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劲健”之美。此时诗人已注意到以动衬静的艺术辩证法的应用。王维诗中的“静”,则主要表现在其山水田园诗中。诗人对以动衬静、静中有动的艺术辩证法运用得老道熟成,炉火纯青。在他的诗中,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表现人物的主体的行为动作。但它决不是人物行为的一般交待和动作过程的简单陈述,而是采取一种写意的笔法,对外在化、具体化动作作***真传神的描写。这是王维诗“动”的特点,也是他早期诗歌的一个艺术特色。

(10)、不同于东晋玄言诗淡乎寡味的阐述佛理,王维的禅诗则是借助于艺术形象,生趣盎然。如《鸟鸣涧》:

(11)、诗名又叫作《汉江临泛》,汉江,即汉水,是长江的最大支流。

(12)、诗人的佳作不胜枚举。他用如椽之笔,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中的经典,让我们在一幅幅优美的风景中,得到无法比拟的艺术享受。

(13)、我久久凝视--却未能领悟 这景象所给带给我的精神至宝。

(14)、这是一首送别诗,开篇以双黄鹄起兴,“天路来兮双黄鹄,云上飞兮水上宿,抚翼和鸣整羽族。” 以黄鹄分飞引出主宾将要分离的送别场景。“几往返兮极浦,尚徘徊兮落晖。”再写黄鹄“几往返”、“尚徘徊”不忍分离的情景,来烘托送别双方欲去还回,依依不舍之“离忧”。全诗因此而语浅情深,意味悠长。

(15)、太阳升兮照万方,开阊阖兮临玉堂,俨冕旒兮垂衣裳。

(16)、***山水田园诗历史悠久。谢灵运往往追求形似,写景繁富;陶渊明山水田园诗注重写意,不注重景物描写。王维吸取二者优点,将景物描写与抒情表达紧密结合,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创造出一种精致而不可分割的意境。

(17)、这首《一只蚂蚁出门了》,可与王维的《过香积寺》比照着读。王维希望“安禅制***龙”,即用入定的禅心制服邪念妄想;张执浩则通过一只蚂蚁的遭遇,解读人生,祈祷人类每一个个体能够“沉舟侧畔千帆过”,天天平安幸福。

(18)、王维山水诗中也不乏雄伟壮阔风格的诗歌,如《终南山》、《汉江临泛》等,从大处落笔,气魄宏大,笔力劲健。

(19)、语言浅易近人,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幽静的空山夕照图。作者本来就擅长绘画,这首诗只是短短的二十个字,就勾勒出一幅静谧的画面,读后使人的心境顿时安静了下来。

(20)、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1)、这首诗由近及远地描绘京城内外富丽恢弘的景色,又抒发远离繁华,厌倦官场,避世隐居的愿望。全诗用“楚辞体”写成,句式错落而有致,读来很具有音乐美感。也有全篇七言,句式整齐而韵律和谐的诗作,如《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

(2)、与碎片化、陌生化和超现实等流行诗相比,张执浩的诗善于将生命感悟与眼前自然景物契合,表现手法简洁明了,诗化的句子渗透着馥郁的生活气息,内含着呼之欲出的人性力量。如《高原上的野花》,把野花比喻为女儿,进而“将我的祖国搬迁到这里”,读者很容易产生出“祖国繁花似锦”的美好希冀。甚至会进一步解读为一个勤劳父亲对“祖国花朵”的挚爱。大爱和小爱水乳交融,意境与愿景水到渠成,《高原上的野花》,实际上是“高原上的愿景”。其蕴涵的丰沛思想养份,读者完全可以自行撷取,根据自身阅历进行散发性思维解读,领略地域高原和精神高原之美。

(3)、亦幸有张伯英草圣兮龙腾虬跃,摆长云兮捩回风。

(4)、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5)、这个清明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小编在湖畔山间的优美校园里可是真真切切感受到所谓“山雨”、所谓“风满楼”为何了。 这种天不太适合外出,可是绝对适合窝在寝室或者图书馆或者教室里读一读书。而说到读书,小编下楼的时候看到了寝室门口一地遭风雨吹打而***落的辛夷花(辛夷花一般指玉兰花,多以白玉兰为主)不禁万般文人情怀油然而生,想起了曾读过的唐朝诗人王维为辛夷花所作的《辛夷坞》:

(6)、拿我与王维类比,当然令我汗颜,何况在私下,心中,我感觉自己与杜甫更亲近些。好在我心里清楚,作品完成之后,当各安天命,任人评说,作者断无自辩的道理了。

(7)、李白属于豪放型的大诗人。他写诗着重"立意",其次再"用词",不为词害意。碰到有好的诗句,甚至不受格律的朿缚。如写《子夜歌》别人都是"四句",偏偏他是"六句";再如《蜀道难》,同一首诗中就有:三言、五言、七言,甚至九言。单拿句式来分析,九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显然比七言"蜀道难于上青天"内涵要深刻、丰富、丰满得多。《唐诗三百首》精选了唐75位诗人的317首诗,其中收集李白一个人的诗就达28首占83%,就不难理解了。

(8)、读完这首诗,感觉自己的灵魂都被洗干净了,我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整首诗有一种镜花水月般的纯美,让人想起《雪国》里的景色描写。

(9)、如果细心品味,不难发现,张执浩的诗歌风格确实与王维非常相似,物像和意境并重,思辨和哲理共存。正如刘年所说的那样:“像落日一样,接近大地;像落日一样,给庸常的事物,赋予光芒。”

(10)、翻涡跳沫兮苍苔***,藓老且厚,春草为之不生。

(11)、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大师,有自己的李白、杜甫和王维。如果说大解的风格比较接近李白,雷平阳的风格比较接近杜甫,那么,我认为张执浩的风格,最接近王维。

(12)、 这首诗是王维楚辞体诗歌中纯写景的一篇,诗中所写的南山飞瀑水声如雷,水流湍急,字里行间散发的完全是对这一自然奇景、美景的热爱、欣赏和赞叹之情。

(13)、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田园诗派,后人为了突出两人对田园诗派的突出作用也称为:“王孟诗派”。该派有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诗之长,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风格冲淡自然。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他的旅游诗描写***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得气势磅礴,格调浑成。

(14)、王维的山水诗意境空灵隐逸,富有禅趣,耐读耐品。虽然没有李白、杜甫诗歌中的那种震颤人心的思想灵光,但其艺术风格,却灵活灵动,多种多样。可以说,不读王维,无以洞彻***诗歌艺术的精髓。

(15)、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6)、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 它们随风嬉舞,随风飘荡。 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 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 

(17)、最近一段时间,一位笔名“盈盈”的作者时常向我的信箱投递她的作品,老实说,她的诗不错,情绪饱满,笔锋犀利,也有强烈的在场感,只是总让我感觉太杂芜,枝蔓丛生,难窥真容。因此,她的作品一直被我搁在那里,希望能够等到她有耐心的东西出现。

(18)、自从***人接触到大乘佛教的教义后,领悟到了以禅入定、由定生慧的精神境界。这对王维山水诗的创作影响极大,当他从禅定的静室中走出来时,他用一颗宁静的心看待世界万物,则世界万物都是空灵静谧的。其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也一直被许许多多的爱诗爱禅之人所喜爱。

(19)、朱丽丹 华兹华斯与王维诗歌意象的对比研究2016

(20)、“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的评价。张执浩的人物诗,是“人中有物”、“物中有人”,与王维的山水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1)、激越高亢如苏轼>等豪放派,其他象边塞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

(2)、山东:古时有好几种说法,一说为崤山以东地区;一说为华山以东地区;一说为太行山以东地区。在唐代时,山东一般指崤山和函谷关以东地区。

(3)、那么各位learner是更爱辛夷花的人花合一之感?还是金水仙的壮美梦幻之画?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发表评论、提出意见哦!

(4)、本文把王维的山水诗与张执浩的人物诗相提并论,并非武断地将张执浩的艺术成就与王维等量齐观,掠古人之美,而是以古今两个诗人相似的风格为切入点,将古代诗人和现代诗人互相观照,旨在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借古观今

(5)、第一首诗在幽深无人的山中,诗人询问友人为何要远离群龙聚首的朝廷而独归寂寞的空谷,友人回答是“文寡和兮思深,道难知兮行独。”“寡和”、“行独”令人想起屈原孤独落寞的背影:“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楚辞·离***》)接着表达了自己所向往的是石上潺潺流水和松间草地的茅屋。过着“入云中兮养鸡,上山头兮抱犊。神与枣兮如瓜,虎卖杏兮收谷。”这样的浪漫而奇幻的生活,与屈原的作品中常常表达“时俗迫阨”之悲与登遐成仙之乐同是对现实失望后意欲逃离的人生志向。最后诗人***要追随友人归山,末句来源于《楚辞·卜居》,不必像屈原那样请詹尹占卜。

(6)、前两句写山,用人来对比,显出山之大之空。用声音来突出人,用人的活力,来映衬山的空寂。后两句写光写色,却有种幽暗阴冷的感觉,更显出人的心情孤寂清冷。整首诗于有声有色处写空,益显其空寂。

(7)、比如杜甫描写泰山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采用想象中的俯视角度,既展现出空间的广阔,也暗示了作者胸襟的博大。下面介绍王维的一首七律,技法高超,仅是颔联就彰显出诗画结合的特点。

(8)、王维:生卒年为700?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开元九年(721年)进士,做官曾做到尚书右丞,所以世称“王右丞”。他信奉佛教,作诗常把佛教禅意融入其中,有“诗佛”之称,更兼其擅长绘画,被苏轼评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后来遂以之为王维的诗歌艺术特色。诗歌众体兼长,今存诗四百多首,后人对其评价非常高。贺裳在《载酒园诗话又编》说:“唐无李、杜,摩诘便应首推。”徐增在《而庵诗话》中说:“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

(9)、终南山之景,在其笔下仅为“云起时”三字,但那种纯任自然、无牵无挂,宛如云飞水流一般自在的情趣,恰与诗人的精神高度契合,意蕴悠长。

(10)、唐宋时代不仅创作了诗词的辉煌,也同样是艺术的天堂,上至一些皇帝大臣,下到很多普通百姓,都具有很高的艺术创作和鉴赏能力。

(11)、这首唐诗是诗佛王维的经典作品之是一首借咏物来寄托自己相思的五言绝句。这首诗虽然是写相思之情,但是全篇却不离红豆,诗人正是借用这种相思之子的名字来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这首诗意境唯美,语言虽浅白但是情感真挚,不失为一首千古名诗。

(12)、张执浩诗集《宽阔》中的宽阔,不是大江东去式的波澜壮阔,而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描摹广袤的地平线上,被高大物像覆盖之下芸芸众生的人间百态。通过一个个人、物的具像和声音,展现一个个清晰的意境和人物在尘世中挣扎的一幅幅画面,进而触及时代、生命、人性乃至时间最本真的东西。张执浩的“人物诗”,常常从平常的事物入手,一朵花、一棵菜、一块布、一碗米、一瓢水等细小的物事,都有可能成为张执浩乐此不倦的创作素材,在平淡庸常中挖掘出它们朴素的诗情画意,并贯穿诗人对生活的认知和思考,不断拓展人性的纵深地带,进而与生命血肉相连。抒情和哲理并举,苦难与快乐同行,诗性的光辉不失明丽,又不会使人昏眩,情感渗透的力量不卑不亢,大辨若讷。以内心的柔软,反讽和抵抗俗世的坚硬,构筑自己的精神高地,彰显现代诗歌的新鲜活力。

上一篇:牡丹亭汤显祖全诗(98条)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古风句子

推荐古风句子

  • 关于写珍惜时间的诗句有哪些(85条)
  •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大全两句(74条)
  • 关于山的诗句10句(83条)
  • 徐志摩诗词鉴赏(75条)
  • 赞美8月15的诗句(113条)
  • 关于敬老的名言诗句(120条)
  • 夸赞秋雨的诗句(90条)
  • 赞美母亲的自编小诗有哪些(80条)
  • 最新古风句子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出自哪里哪个诗人(32条)
  • 写两句歌颂母亲的诗歌或名言(104条)
  • 古代描写战争的诗句有哪些四年级(122条)
  • 关于粮食的古诗20首诗(131条)
  • 赞美母亲现代诗歌 短诗(141条)
  • 古诗李白的诗三百首(68条)
  • 李白有关中秋节的诗句 古诗(96条)
  • 古风清雅的cp名字二字(8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