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字摘抄
菜单
首页 好句摘抄 网名昵称 伤感句子 爱情句子 古风句子 名言警句

牡丹亭汤显祖全诗(98条)

来源:古风句子 发布时间:2024-05-22 21:03:20 点击:59次
文字摘抄 > 古风句子 > > 牡丹亭汤显祖全诗(98条)

牡丹亭汤显祖全诗(98条)

牡丹亭汤显祖

1、牡丹亭汤显祖简介

(1)、汤显祖在文中设置了三年的时间差,展现出了现代影视剧中非常常见的穿越式的恋爱故事,神秘又富有梦幻色彩,这十分新颖且有创造力的戏剧结构,向读者展示了一段动人心扉的时光旅程。

(2)、柳梦梅:呀,姐姐!小生那一处不寻访小姐来,却在这里。恰好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淹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枝乎?

(3)、《牡丹亭》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的爱情故事,它的浪漫主义特色在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情节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杜丽娘所追求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最后她摆脱了种种封建礼教的束缚,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4)、正如汤显祖所言,《牡丹亭》表现出对“情”的重视,认为创作都是“为情所作”,因此他在传统故事结构的基础上,创造出多线并行的叙事时空结构,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表达出他的“至情”主张。

(5)、二〇一六年是汤显祖四百周年忌辰,他和他的代表作“临川四梦”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亮点是最为人熟悉的《牡丹亭》。汤显祖自己也说,“得意处唯在《牡丹》”,“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生而死,死而生,决定了《牡丹亭》一波三折的戏剧性。《牡丹亭》是戏剧作品中的经典,是昆曲的代表作品,一折《游园》更是戏曲表演者的启蒙剧目,足见这部作品无论从文学性还是戏剧性来看都极具价值。

(6)、杜丽娘到了花园,发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感叹。这是一个对美有深切领悟能力的女孩子,她看到“姹紫嫣红开遍”,想到“都付与断井颓垣”,是青春和生命的较量。“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在在是“美到极致,都有些凄凉”的情愫。

(7)、在唱曲的板眼、宫调等方面,伴奏方面,气韵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将昆山腔进行重新的规划整理,创立了一种清新典雅的声腔风格,时称“水磨调”、“冷板曲”。

(8)、综上所述,汤显祖的《牡丹亭》是***古代戏剧史上的一座高峰,有着较为明显的多线并行的空间叙事艺术与时间叙事艺术,彰显了“情”的主题思想,体现了***古典戏曲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也奠定了《牡丹亭》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9)、那年,相同的问题我被问了数次:“为何《牡丹亭》能成为经典,并且在四百年后的今天一样有粉丝?”我想,没有人会拒绝爱情,古今中外最受欢迎的作品一定是爱情故事。《牡丹亭》这个爱情故事很美丽——是对青春和美的留恋。杜丽娘明明已经死去,但情的力量使其复生,这是现实人生中无法实现的事,而四百年前汤显祖大胆地设想,而且写出来令其传世。今天,文艺作品除了讲故事之外,还需要观众认同故事传递出的价值观,才算成功。《牡丹亭》故事的价值观在于,情可以超越生死、超越时空、超越一切。因此,可以说这是***文学最深情、最浪漫的作品。

(10)、     漫不经心的,发现里面居然还保留着不少老房子,右手边抬头一看,上书“汤显祖纪念馆”,我也就理所当然,熟门熟路地进去逛了一遍。待我从另一边出来,却被一阵悦耳的笛声吸引了,昆曲的旋律,似乎隐约听到了唱词,莫非就是《牡丹亭》?

(11)、戏里有一折“写真”,描写杜丽娘作自画像,可见她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在她眼里,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经济价值之间并不划等号,一草一木都可人画,对金银珠宝、乌纱玉带却看不上眼。在这一点上,他们又有了共同语言。心灵上的相通,在丽娘看来是头等重要的事,与此人为伴是幸福的,轻轻地一牵,便随他而去了。

(12)、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13)、南阳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年方二八青春,慧敏美丽,却被整日困在家中,从师腐儒陈最良诵读《毛诗》。一天,偶偕侍女春香去后花园游赏,感念于“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归来后伤怀入梦,梦遇书生柳梦梅。

(14)、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多美啊。

(15)、以往的传统戏曲在叙事上一般是以故事发生到结束的时间顺序来讲述,整个故事冗长沉闷,而《牡丹亭》用了“回叙”与“预叙”两种叙事手法进行创新,打破了故事的线性发展进程。预叙的手法,也就是打乱正常的叙事顺序,将一些还未发生的事情穿插在前面讲出来。

(16)、另一种说法是“于路日撰”,即在途次——途中住宿的地方进行《牡丹亭》的创作活动。江熙在《扫轨闲谈》中说:汤显祖的老师文肃公王锡爵在家赋闲,听说汤显祖到了他所居住的娄县东,流连多日不来拜谒,便径自去探个究竟。王锡爵心里十分诧异,就暗地里买通了汤显祖的随从,看汤显祖都在干什么。原来汤在途次每天撰写《牡丹亭》,他的随从也每天把他写的稿子偷偷拿给王锡爵看。等到汤显祖撰写完毕,放在衣袖中,拿去给王锡爵看。王说:我早就看到了。汤显祖内心羞惭,辩解说:我本来要写《四梦记》,这只是其中的一个,还有三个未写完。王锡爵急切地想要来观看,汤显祖就一天写成了余下的三个剧本。

(17)、***本土的人脱离大陆本土文化的母体,对这些传统文化并没有多高的欣赏能力,也就没有多少眷恋。人心不古作为一种现实,文化遗民们无力去改变,便只有承认,而他们对昆曲的坚持和喜爱,仅仅是对故旧文化的怀念,也是作者文化乡愁的表现。

(18)、在六十年代,作为“***表演艺术中最精致最完美的一种形式”的昆曲也已经式微了,受到欧美电影等新兴文化的强烈冲击。小说中坚持喜爱和追忆昆曲这种传统艺术的,都是一些从大陆败走的遗民如钱夫人、窦夫人、余参军等。他们既是***上的遗民,也是传统文化上的遗民。

(19)、杜丽娘出场的时候正值春天,一切都在苏醒,万物生长,包括她的春心。既然女儿无所事事,杜丽娘父母便请教书先生来教她读书。不要以为这是知识分子家庭的做派,他们的私心不过是让女儿知书识礼,他日婚姻“门当户对,父母生辉”。而请来的老学究陈最良第一课教的就是《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0)、人世间的事情,不是人世间的人能说得完和经历得完的,表达出一种身为人的渺小和无奈,天大地大,人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2、牡丹亭汤显祖全诗

(1)、《牡丹亭》塑造了杜丽娘、春香等典型形象,热烈歌颂了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和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揭示了“情”与“理”的尖锐对立。

(2)、毕竟,《牡丹亭》这种溪流般的古典式的中式审美,所带来的是一种更为幽玄的静谧,对心灵的品格要求更为精微。

(3)、汤显祖借虚拟的人物(鬼神)叙述后面将发生的事情,以期告诉人们杜丽娘和杜丽娘的今生情和来生缘,从而引起人们对这两人接下来爱情如何发展的期待和情感的共鸣。不过,虽然已经点明二人的姻缘,却依然没有改变两人处于不同时空彼此陌生的设定,更加清晰地表明时空的相隔,这种构思使情节更加奇幻。小结汤显祖在《牡丹亭记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4)、所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走进剧本本身,从剧本的内容、剧本的艺术性和剧本的表现手法一步步说起。剧本内容《牡丹亭》主要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歌颂了男女之间真挚、自由的爱情。女主人公杜丽娘长得天生丽质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的怀春时节,却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到自由和爱情。有一天,身为广东南雄府尹的杜丽娘的父亲杜宝、为女儿聘请了家庭教师陈最良,陈最良在课堂上讲到《诗经》中的“关关雎鸠”时,触动了杜丽娘心中的情丝。

(5)、在六十年代,作为“***表演艺术中最精致最完美的一种形式”的昆曲也已经式微了,受到欧美电影等新兴文化的强烈冲击。小说中坚持喜爱和追忆昆曲这种传统艺术的,都是一些从大陆败走的遗民如钱夫人、窦夫人、余参军等。他们既是***上的遗民,也是传统文化上的遗民。

(6)、回复“测试2”,可获取现当代文学基础测试题;

(7)、汤显祖万历二十六年被罢免还家,绝意仕途,笔耕以终老。其一生四部传奇杂剧比较著名,《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又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8)、如此,《游园惊梦》小说,从钱夫人个人身世的沧桑史,扩大成为***传统文化——特别是贵族文化——的沧桑史。

(9)、二人同唱: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10)、于是人人遗弃古老优美的***文化,趋奔迎接崭新通俗的西洋文化,正如清乾隆年间,通俗的“花部”乱弹终于取代了优美的“雅部”昆曲。如此,小说里钱夫人的今昔感触,以及往日悼念,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而《游园惊梦》也就变得好像是作者对我们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一阙挽歌。

(11)、附: 牡丹亭·惊梦·步步娇

(12)、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他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

(13)、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14)、《牡丹亭》的传世,可以说和一代又一代人对美的深切领悟有关,这其中每个人的感悟程度不一样,并因时、因地、因心情而异。这就是它可以感动四百年,获得无数点赞的原因。在今天,我们过着一种仪式感全无的生活。仪式感不仅仅是一道表面的程序,还是我们内心态度的反映。当我们再看最经典的《游园》时,便不难理解为何杜丽娘游园前的梳妆打扮如此具仪式感:

(15)、他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

(16)、那么,写出这么深情作品的汤显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17)、当时,葡萄牙人已在***居住数十年。葡萄牙天主教来华传教的第一座教堂——地标式的圣保禄教堂,即我们俗称的“大三巴”的前身,也已经在***矗立了近三十年。教堂于一五九五年第一次遭大火焚毁,此后又连续遭遇祝融之灾,几度重修重建,最后却只剩下教堂的前壁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像极了***的牌坊建筑,故称为“大三巴牌坊”。

(18)、柳梦梅:那!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袖梢儿着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19)、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20)、“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是说自己青春美貌无人欣赏,就象这深宅大院的春天一样。“不提防沉鱼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自己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却虚度年华。

3、牡丹亭汤显祖原文注音

(1)、不住田园不树桑,珂衣锦下云樯。明珠海上传星气,白玉河边看月光。(《香岙逢胡贾》)

(2)、今晚窦夫人这栋“上上下下灯火通明,亮得好像烧着了一般”的大楼公馆,哪里持得了多久,转眼间就会灯火熄灭,烧成灰烬。今晚的钱夫人,就是明天的窦夫人。

(3)、汤显祖曾经是个神童:五岁能诗,十四岁中秀才,二十一岁中举人,可谓早享盛名。但这不是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故事,汤显祖的才气一直在持续着。他虽二十一岁中了举人,却在以后的科举考试中,因为不肯巴结权贵、拉拢同僚,得罪了宰相张居正,连续四次会试均名落孙山。直到万历十年(一五八二年)张居正病故,汤显祖才在第五次会试中考中进士,但那时他已经三十四岁了,蹉跎了最好的时光。四次会试的失败,没有改变汤显祖的傲骨,他没有转而奴颜婢膝,而是依然故我。

(4)、再次,《牡丹亭》曲词优美,动人心弦,写景如画,写情深婉,突破了南北曲的旧格律,对后来的戏曲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如:“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5)、汤显祖将书院的12间教室,分别命名为审问、博学、慎思、明辨、笃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并在《徐文留别贵生书院》一文中道:“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海波终日鼓,谁悉贵生情。”

(6)、在《惊梦》和《寻梦》中,汤显祖用了十分快速的节奏描写了杜丽娘游园的故事情节,从杜丽娘情思初开,到在婢女春香的带领下前去游园,被满园春色惊叹,心中情思无法倾诉,又到在园中入梦初遇柳梦梅一见倾心,梦醒之后怅然若失。

(7)、柳梦梅和杜丽娘随即做了真夫妻,一起来到京都,柳梦梅参加了进士考试。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扬,找到杜府时被杜巡抚盘问审讯,柳梦梅自称是杜家女婿,杜巡抚怒不可遏,认为这儒生简直在说梦话,因他女儿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现在能复生,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发掘,因而判了他斩刑。

(8)、《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古典文学里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时代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

(9)、倒是杜丽娘表现出的种种,令人不得不赞美这样的女子。她聪慧而敏感,对有限的生命有着无限的体验与情思。跟随陈最良学习《诗经》时,杜丽娘读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句,敏锐地觉察出这是关于生命最微妙的写照。

(10)、《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

(11)、丽娘怎会在梦中与一素昧平生的人幽会呢?原来一直受封建礼教禁铜的丽娘,没有人与她说过知心话。与她最亲近的母亲,看她睡个午觉,也要说不符家教,看她绣对鸳鸯,也不以为然。

(1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13)、汤显祖的家乡在江西临川,莎士比亚出生在***伦敦以西的斯特拉特福镇。后世将汤显祖四部最著名的戏剧作品称作“临川四梦”,也叫“玉茗堂四梦”。玉茗是指极品白色山茶花,汤显祖酷爱此花,住所因庭前有一株亭亭玉立的白山茶而命名为“玉茗堂”。“四梦”中《紫钗记》最为广东粤剧戏迷熟悉,《牡丹亭》流芳最广,其余“二梦”分别为《南柯记》和《邯郸记》。

(14)、《牡丹亭》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据作者说,其题材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影响最大。汤显祖对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的加工改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杜宝等人的卫道士立场;二是改变杜、柳门当户对的关系;三是改话本杜丽娘封建淑女色彩为叛逆女性;四是强调追求自由爱情的艰难曲折。使这一传统的“还魂”母题具有了崭新的思想内容。

(15)、    独自在遂昌县城闲走,抬头寻见一处弄堂,门口有个小亭子,上书“牡丹亭”,心想,在这个汤显祖的故地,大抵所有的亭子,都叫“牡丹亭”吧。于是,我也就随意逛了进来。

(16)、梦境与现实的故事情节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界限不再清晰,虚实交互。比如幽冥中判官虽然面目狰狞,毕竟替杜丽娘查了婚姻簿,放她出了枉死城,体现了一种人情味。

(17)、 在明朝初期,由于各地方语言、风俗以及传统音乐的差异,传奇剧可以说是诸腔竞作,包括了大量风格各异的地方声腔。

(18)、忙处抛人闲处祝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19)、一种说法是作于临川家中。焦循《剧说》记载:相传汤显祖创作《还魂记》时运思很苦。一天,家人发现他不见了,到处寻找,结果发现,他竟躺卧在庭院中的柴草垛上掩面痛哭。家人吃惊地问他,你怎么了?他回答说:“我填词填到‘春香还是旧罗裙’一句。”

(20)、《牡丹亭》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另一说是《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并称***四大古典戏剧。

4、牡丹亭汤显祖故事梗概

(1)、到了明朝中期,南曲中最为盛行的四大声腔为:“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2)、柳梦梅:姐姐,咱一片闲情,爱煞你哩!(唱)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姐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

(3)、此剧在明末一经上演,就受到民众的欢迎,特别是感情受压抑妇女。有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其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寻梦”一出戏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

(4)、汤显祖有意将杜丽娘塑造成才女而非一般的大家闺秀,她是悟性很高的女孩子,除了对美的感悟,她还有文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陈最良看来,是讲述“后妃之德”;而对于杜丽娘来说,这首诗***动了她的春心。汤显祖一点一滴地铺垫,是为了把后来“游园”的重头戏推到高潮。

(5)、该剧是***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合称***四大古典戏剧。

(6)、因此,汤显祖虽然描写的是冥界的事情,但人们依然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与现实世界一样的人情味,这样就在不知不觉地把文本和读者的距离拉近了,从而把读者吸引到故事情节之中。表现手法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虽然一前一后在同一舞台空间上相继出场,但从各自的情节上来看,两人的实际时间却隔了三年之久。杜丽娘在婢女春香的带领下游园进入梦境,与不同时空的柳梦梅相遇后回归现实,因为伤春病逝去了幽冥地府,又死而复生回归现实,和自己的心爱之人团圆,这一过程经历了三年之久。

(7)、柳生情系丽娘,冒死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缔结秦晋之好,同往临安。

(8)、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出身书香门第,为人耿直,敢于直言,一生不肯依附权贵,曾任太常博士及一些下层官职,四十九岁时弃官回家。他从小受王学左派的影响,结交被当时统治者视为异端的李贽等人,反程朱理学,肯定人欲,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与***派反复古思潮相呼应,明确提出文学创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张,把思想内容放在首位。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汤显祖虽然也创作过诗文等,但成就最高的还是传奇。他是我国古代继关汉卿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的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五种,即“玉茗堂四梦”(或称“临川四梦”)及《紫箫记》。“玉茗堂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这四部作品中,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

(9)、恰好在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乎?”丽娘没有答话,只是想:“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小生一笑,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便牵丽娘衣袖,转过芍药栏前湖山石边说话去了。

(10)、柳梦梅赴京应试,途中感风寒,卧病住进梅花庵中。病愈后他在庵里与杜丽娘的游魂相遇,二人恩恩爱爱,如漆似胶地过起了夫妻生活。不久,此事为老道姑察觉,柳梦梅与她道破私情,和她秘议请人挖开杜丽娘的坟墓,杜丽娘得以重见天日,并且复生如初。

(11)、可见,汤显祖曾踏足葡萄牙人的居住区,亲眼见到了“番鬼”,看到了***的葡人和***人不同的生存状态——前者不以农耕为生,专事贸易;同时也看到了异国华裳,“珴珂衣锦”;并且仰望过***的星空、赏过***的月光。而对于异域少女的刻画更使文字生香:

(12)、作者在这篇小说里,苦心经营制造“梦”的意象。梦境和仙境,十分相像,只有一点大异:仙境是永恒的,梦境是短暂的。人类往往不愿面对“人生有限”“世事无常”的悲苦事实,却躲藏入“一切如故”的自欺幻想里。然而,俗语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13)、她纯真而坚定,自始至终遵从真心的指引并表现出异常坚韧的决心。她并不因与柳生在梦中相会,便在醒后怅然若失。她相信那一切是真实的,并天真而虔诚地期待着再度于梦中见到那个人。

(14)、我们***传统文化,有一个光辉灿烂的过去。可是就因为太讲究纯美、纯粹精神,丝毫不肯接受现实俗世的污染,在今日的平民世界里,已和一般人的生活几乎完全脱节,再也无法受到欣赏和了解。

(15)、因上奏《论辅臣科臣疏》,激烈抨击朝政,谪广东徐闻县典史。

(16)、柳梦梅果真到了***,找上钦差苗舜宾,获得苗钦差的资助而北上赶考,才有了后来这个被白先勇称为“爱得死去活来”的爱情故事。

(17)、汤显祖不但对***,对葡萄牙的情况也有所了解。诗中“尽头西海”道出葡萄牙的地理位置,地处欧洲最西端,面对的是浩瀚大西洋。这一句,和葡萄牙文学之父贾梅士的千古绝唱诗作《葡国魂》的“陆止于此,海始于斯”,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汤显祖是否读过贾梅士在***成诗的《葡国魂》?“尽头西海新生月”一句,透出时年四十一岁的汤显祖的孤寂。此时他心中已埋下对朝廷的失望,兼之对故乡的牵挂。

(18)、汤显祖深受“左派王学”影响,反对程朱理学,批判拟古主义的文学,追求个性解放。

(19)、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情有所钟,终于和画中人的阴灵幽会。柳生情系丽娘,冒死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缔结秦晋之好,同往临安。杜宝升任宰相,拒不承认婚事。最终闹到金銮殿之上才得以解决,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位有情人终成眷属。

(20)、例如,钱夫人总觉得“***的衣料粗糙,光泽扎眼,尤其是丝绸,哪里及得上大陆货那么细致,那么柔熟?”“***的花雕到底不及大陆的那么醇厚,饮下去终究有点割喉的。”这种对***的不认同感,并不仅仅得自于钱夫人自己,而是败走***的人的普遍的心理情绪。

5、牡丹亭汤显祖

(1)、女主人公杜丽娘长得天生丽质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的怀春时节,却为家中的封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到自由和爱情。忽一日,她那当太守的父亲杜宝聘请一位老儒陈最良来给她教学授课,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讲解《诗经》的“关关雎鸠”,即把杜丽娘心中的情丝触动了。

(2)、杜丽娘: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3)、这种感觉很难言说,实在是我一己体会。庄子说,嗜欲深者天机浅,这或许是柳梦梅身上没有灵性之光的很重要的原因。我想,若不是他与杜丽娘此生的这一段姻缘,让杜丽娘由梦中便以身相许与他,柳梦梅在剧中实在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书生。

(4)、两年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抑制豪强,关心民生疾苦,颇多善政。49岁弃官还乡,致力戏曲创作。汤显祖深受“左派王学”影响,反对程朱理学,批判拟古主义的文学,追求个性解放。

(5)、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戏曲上,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诗文有《玉茗堂全集》等。

(6)、于是人人遗弃古老优美的***文化,趋奔迎接崭新通俗的西洋文化,正如清乾隆年间,通俗的“花部”乱弹终于取代了优美的“雅部”昆曲。如此,小说里钱夫人的今昔感触,以及往日悼念,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而《游园惊梦》也就变得好像是作者对我们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一阙挽歌。

(7)、除了地域转换,《牡丹亭》中第二个空间转换的维度为虚实场景的切换,也可以统称为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切换。在《牡丹亭》中,在某些故事情节的时间段中,除了现实空间外,还对应着一个虚拟空间。

(8)、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牡丹四人,得意处唯在丽娘。”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全剧五十五出,通过描写杜丽娘感春成梦,由病而死,死而复生,终于同柳梦梅结成良缘的离奇、曲折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9)、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10)、二〇一六年是两人的四百周年忌辰,不少地方都会举办向戏剧大师致敬的纪念活动。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个名字,前所未有地同时响彻世界。而***,因为汤显祖曾经到来的足迹,并在其传世作品《牡丹亭》中三次提及,再一次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史册上熠熠生辉。

(11)、梦境的描写体现的是杜丽娘对爱情的追求与渴望,只有在后花园虚无缥缈的梦境中,她才能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寻找爱情、释放天性。

(12)、杜丽娘在婢女春香怂恿下,背父游园,才第一次看到大自然这美不胜收的春天,“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可是如此美景,却没有一个优雅的环境相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杜丽娘不由得联想到了自己的美貌只是面对古板的教书先生和令人窒息的书斋,青春正在悄然逝去,自然的天性受到禁锢,此时是大好春将她内心深藏的活力唤醒,自己身心的美和大自然的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不由生出惜春的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感到春光太随意地流逝,毫不怜惜。

(13)、梦境是虚幻的,而杜丽娘却对柳生一见钟情,并且两次入梦。《牡丹亭》中柳梦梅和杜丽娘相遇的梦境可以看作是人物由心理情感创作出的虚拟空间,展现出杜丽娘在内心深处对情感的诉求。

(14)、至于后面所言“偶到园中,百花开遍,睹景伤情。没兴而回,昼眠香阁,忽见一生,年可弱冠,丰姿俊妍。”梦中杜丽娘和情人柳梦梅幽会之事,可见少女情思。这也是前文极力铺垫杜丽娘思想上逐渐启蒙后自然而然产生的系列幽思,情感真挚自然。

(15)、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16)、这份资料全国通用,帮助很多考研学子成功通关!

(17)、在明朝初期,由于各地方语言、风俗以及传统音乐的差异,传奇剧可以说是诸腔竞作,包括了大量风格各异的地方声腔。到了明朝中期,南曲中最为盛行的四大声腔为:“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18)、《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

上一篇:描写兰花的古诗大全四句(116条)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古风句子

  • 牡丹亭汤显祖全诗(126条
  • 推荐古风句子

  • 描写母亲伟大的诗句有哪些(86条)
  • 有关雨的成语俗语诗句(119条)
  • 写珍惜时间的古诗词名句(114条)
  • 描写战争场面的语段古风(69条)
  • 岑参的诗代表作十首(137条)
  • 积极向上正能量300字散文诗(69条)
  • 水的古诗30首(64条)
  • 描写乌云的优美诗词(102条)
  • 最新古风句子

  • 赞美父爱或母爱的古诗句(107条)
  • 现代诗100首最短 四年级(66条)
  • 对老师表达谢意的诗(147条)
  • 小学有关梅花的诗句大全(63条)
  • 最美重阳诗词(74条)
  • 教师节送老师一首小诗(87条)
  • 感恩老师的诗歌100首(104条)
  • 小学关于母爱的古诗有哪些(6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