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字摘抄
菜单
首页 好句摘抄 网名昵称 伤感句子 爱情句子 古风句子 名言警句

读书有益事例80字左右(114条)

来源:好句摘抄 发布时间:2023-11-21 14:21:10 点击:59次
文字摘抄 > 好句摘抄 > > 读书有益事例80字左右(114条)

读书有益事例80字左右(114条)

读书有益的事例

1、读书有益的事例名人

(1)、(近义词)手不释卷开卷有得勤能补拙好学不倦

(2)、     大家好,我叫罗秀,是伯塘小学的一名老师。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充实我们的生活。所以,多读书,读好书,对我们来说是终身有益的。

(3)、寻章摘句   形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4)、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5)、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学者,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的造诣,是当之无愧的一大名儒。顾炎武从小就勤奋学习,对待学问非常认真。长大后,每当外出旅行时,他都用马或骡子驮着沉甸甸的书,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6)、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8)、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

(9)、带经而锄   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 

(10)、比喻文人文思大进,文笔优美俊逸。典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因此,后人多以“梦花”、“梦生花”、“彩笔生花”、“笔花入梦”、“花从笔生”等比喻文思大进。

(11)、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2)、没有文化,就无从选择想要的生活。当然,也有没受过什么教育而成功的例子,但,那样的路异常艰难

(13)、悬梁刺股   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14)、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

(15)、刺骨讲的是在,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个著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16)、                            

(17)、战国时期的苏秦,虽然他有雄心壮志,但是由于他学识浅薄,于是造成他跑了许多地方最后都得不到重用。再后来他下定决心要发奋读书,有时他读书读到深夜的时候,实在是感到疲倦、快要打盹的时候,他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刺得鲜血直流。

(18)、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19)、                            

(20)、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棒何时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有恒心,铁棒一定能磨成针。”李白听完很惭愧,从此刻苦学习,努力读书,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

2、读书有益事例80字左右

(1)、形容不愿示人的珍贵图书。典出《汉书·楚元王传》所附“刘向”条:“上(汉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后人于是以“鸿宝”、“秘宝”、“秘枕书”、“枕函书”、“秘之枕中”、“枕中之秘”、“枕中秘书”等来指道术书或珍贵而不愿示人的图书。

(2)、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

(3)、匡衡就是这样热爱读书,把读书当作唯一的乐趣。

(4)、记忆中,小学五年,尽管我只有一本《小学生优秀作文》的课外书,但却足以让小伙伴羡慕。到了初中,同学们中开始传看一些小说,我更是乐此不疲。晚自习,常常是和同学换位,缩到不被老师注意的角落里来一场酣畅淋漓的阅读。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了师范。那时我对幼师的专业课——音乐、舞蹈等真是提不起兴致,大家在练琴、视唱的时候,我常常都是敷敷衍衍,心里想着琼瑶的言情、金庸的武侠。学校藏书并不丰富的图书馆是我特别爱去的地方,一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如《简爱》《欧也妮嘎朗台》《红与黑》等,都是我的最爱。那些日子,是阅读填补了空虚而细碎的青春时光,使她不至于完全暗淡和虚度。

(5)、凿壁偷光    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6)、宋濂小时候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

(7)、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格外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8)、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孙中山

(9)、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10)、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

(11)、读书能帮你结识朋友,扩大社交圈子,通过读书,你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你们可以在一起谈天论地,开怀舒心,那何尝不是一种莫大的好处。

(12)、(6)运用主题阅读的方法,阅读朱光潜的《谈美简书》、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三本关于美学的学科类著作,思考什么是美,或者为什么是美,怎样才能变美等问题,进行主题研究。小组另选书目时,需要向教师征询意见和寻求帮助,以便能够在此任务中通过阅读一本书至少再掌握一种读书方法。

(13)、吕蒙之前本来有着成为大将军的潜力,但是在知识储备上还差了许多。但后来,他在处理繁忙的军务之余还抽出时间看书、学习,使得后来鲁肃发出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慨。

(14)、宋太祖爱读书,在位时曾要求文武百官大量读书,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

(15)、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罗曼·罗兰

(16)、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汉)王符

(17)、他再也看不到外面的美丽风景,再也看不到洋溢在伙伴们脸上的笑容,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他痛苦极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适应了没有光明的日子,并且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

(18)、(4)运用读科学经典名著的方法重读法布尔《昆虫记》,明确本书是如何通过归纳一连串的案例得出作者想要陈述的观点的。

(19)、负薪读书   形容勤学的典故。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20)、强调阅读面一定要广,要不断扩大。保持一生的阅读习惯。不断进步,终生学习。大学毕业后仍要学习。一生中都要不断丰富自己。人是要提高境界的,而人的境界是无止境的。

3、关于读书有益处的事例

(1)、幸运的是,办公室的前辈们(小姐姐们)一眼看穿了我的困惑,为此还展开了多场关于读书的大讨论,帮我答疑解惑。感触最深的是她们常常提到,不必将过多的精力用于纠结读什么书,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不管它是什么书,开卷有益”。

(2)、今天是成语故事第五十三期,我们一起来学习『开卷有益』。

(3)、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4)、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5)、由于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于是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只有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6)、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英国)谚语

(7)、当时李昉等人花了七年时间,摘录上千种古籍,终于编成了共一千卷的《太平总类》。

(8)、《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关于阅读方法的书籍,作者在这本书里尝试解决“如何阅读”的问题。正如作者所说,本书是属于实用类型的书籍,那么读这本书,我们就需要学习并运用读实用类型书籍的方法去阅读,然后通过书中的测试判断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实用类型书籍的阅读方法。

(9)、西汉时,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从小就很爱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10)、洛阳纸贵   形容著作风行一时,人人争相传抄的典故。典出《晋书·左思传》:“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拜访)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世说新语·文学》也有:“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与《二京赋》鼎足而与《三都赋》并列而四)。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11)、正如作者在这本书所提及的: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只有当我们把书中提到的读书规则与方法运用到实际阅读中才有可能解决我们的阅读问题。读这本书时要运用实用类型书籍的阅读方法:

(12)、从《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学习实用类型书籍的读书方法

(13)、投稿:120156131@qq.com,注明“原创” 商务合作QQ120156131

(14)、阿根廷夺冠!梅西圆梦!本届世界杯上的这14个字,请讲给孩子听

(15)、(3)运用读历史的方法重读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不要只局限于梳理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而是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之中,尤其是现在,人们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的原因。

(16)、相传,在东汉时候,有为著名的政治家叫孙敬。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就出名的勤奋好学,而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经常是废寝忘食。不仅如此,他读书时间长,即使劳累了,也不想休息。但是时间久了,疲倦却不听使唤地让他打瞌睡。

(17)、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

(18)、⊙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9)、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20)、读书可以使人聪明。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还是西方先哲的“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都反映了书籍作为知识载体的巨大作用,表明了读书的重要性。

4、读书有益的例子

(1)、形容作品很有价值因而非常值得珍视的典故。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此典的主要形式有“藏之名山”、“藏诸名山”、“藏版名山”、“名山藏”、“藏名岳”、“藏述著”等。

(2)、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3)、他用这种“锥刺股”的特殊方法,驱逐睡意,振作精神,坚持学习。黄天不负有心人,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著名的政治家。

(4)、而“开卷有益”这个成语也随着这本书流传下来,成为勉励人们勤奋读书的最好注解。

(5)、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6)、为了不影响读书,于是,他就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找到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因此,悬梁的故事就此而来。

(7)、刺骨的故事和悬梁也是一样,都是为了读书不打瞌睡,就用锥刺痛大腿。

(8)、大臣担心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再耗费时间去读这部巨著会操劳过度,就劝他说:“陛下好学不倦,以读书为乐事,这自然是好事。但每天读三卷书也未免太伤神了,陛下要注意身体呀!”

(9)、文中叙述国子先生(韩愈自称,因曾十载之间,浮沉于国子博士之职)训诲他的学生说:“你们要勤奋努力的学习,才能有成就。学问和品德都好,未来也不怕被埋没。”话都还没说完,就有一位学生质疑的说:“老师,您不要骗我们了!这么久以来,我看您已是精通六艺,每天仍是手不释卷,连夜晚都点灯接着白天来读书。结果呢?只因思想不符合当政者,便遭当权者排挤,不被重用,以致生活困苦不堪。您自己有这样的遭遇,居然还要我们专心做学问!”

(10)、读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作者 ——(欧洲)谚语

(11)、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12)、读书日“话”读书,如同元宵节赏花灯,中秋节吃月饼,是应时应景之举,亦有满满的仪式感。然,毫不夸张地说,刚接到分享读书心得感悟的任务时,着实心虚忐忑、不知所措。虽识字念书二十余载,但常常是囫囵吞枣,浅尝辄止,盲人摸象,扪心自问充其量也只算个“读过书的人”,以当前的功力与段位断然谈不出如何读书的真知灼见。于是乎,我决定“另辟蹊径”,与大家分享作为纪检新人入职初期在读书路上的困顿与迷惑,一来是对自己过去读书的梳理反思,二来也算对自己未来读书的规划与期许。

(13)、一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人出来,房间里不时传来稀疏的水声。又过了一个小时,情况还是一样。曹禺的家人很困惑。他们推门时,曹禺坐在浴缸里,一手拿书看书,一手拿毛巾轻敲。

(14)、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宋)朱熹

(15)、牛角挂书   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16)、读书能帮你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阅读,你能够与先贤们博古烁今,你能够与文人骚客们煮酒论歌,你能够从无数正反面的故事中,吸取教训,增长见识,去粗取精,形成具有正面导向性的三观

(17)、    文字的魅力,有时候真的是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而书中的语言精髓,我虽无法一一道来,但我会将它们化成涓涓细流,慢慢融入到我的人生中,逐渐将自己也培养成一个有着傲雪梅花品质的人。

(18)、在这本书中,宋太宗了解了大量史实,经常和群臣讨论历史上的帝王得失,处理国家大事也更加得心应手。

(19)、于是,宋太宗下令另修新馆,赐名“崇文院”。

(20)、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

5、读书有益的事实论据5个

(1)、哥哥们上课的时候,唐汝洵便在一旁仔细地听,用心地记。虽然他很坚强,但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因为他看不见,所以常常要付出比别人多很多的努力。有时候,课文很长,他凭耳朵听根本就记不住先生讲的内容,只好学古人用结绳记事。他还喜欢上了诗歌,因为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他不用眼睛也能体味到。经过不懈努力,唐汝洵终于成为了明朝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2)、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鲁迅

(3)、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4)、邴家附近有一所私塾,每天他都能听到从里面传来的读书声。一天,他从私塾门口路过,想起读书的事情,鼻子一酸,不禁大哭起来。私塾先生听到他的哭声,走过来问他怎么了,邴源抽噎着说:“我真羡慕那些能读书的孩子,我的家里很穷,没有能力供我读书,因此我的心里很难过,就哭了起来。”私塾先生听后,觉得象邴源这样渴望读书的孩子很难得,就对他说:“孩子,你要是真想读书,就到我这里来吧,我不收你学费。”邴源一听,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连连向老先生表示感谢。

(5)、全面复课,中小学如何应对“第一波冲击”?看看香港经验

(6)、邴源天资聪颖,再加上读书很用功,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学会了其他孩子几年才能学会的东西。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汲取知识。长大后的邴源依然很爱读书,经常到各地去拜师求学,后来他的学问日益增多,向他求学的人也多了起来。

(7)、邴家附近有一所私塾,每天他都能听到从里面传来的读书声。一天,他从私塾门口路过,想起读书的事情,鼻子一酸,不禁大哭起来。私塾先生听到他的哭声,走过来问他怎么了,邴源抽噎着说:“我真羡慕那些能读书的孩子,我的家里很穷,没有能力供我读书,因此我的心里很难过,就哭了起来。”私塾先生听后,觉得象邴源这样渴望读书的孩子很难得,就对他说:“孩子,你要是真想读书,就到我这里来吧,我不收你学费。”邴源一听,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连连向老先生表示感谢。

(8)、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9)、一年后,宋太宗按时读完了《太平总类》,便因此将这本书改名为《太平御览》。

(10)、宋初国家史馆藏书万余卷,后来宋太宗又下诏把各地藏书集中到京师,当时百姓献书皆有赏,很快国家藏书就达到了八万卷。这些书集中在史馆、昭文馆和集贤院中,时称“三馆”。

(11)、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12)、每一段岁月都丰富而美好,抵达的方式也有很多,阅读就是其中一种,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元素。愿我们的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13)、他再也看不到外面的美丽风景,再也看不到洋溢在伙伴们脸上的笑容 ,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他痛苦极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适应了没有光明的日子,并且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

(14)、读书之乐乐无穷,拨琴一弄来熏风。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15)、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本都算数,只是它不会一股脑地回馈给我们,就如白岩松老师讲的“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书籍给你注入了不同的营养。有趣的是可能你都把它忘了,但是在遇到某一个事情,或者思考某一个问题时,你曾经读过的一本书,还会再次帮助你、激活你。”

(16)、(3)认可本书的阅读建议,接受这些阅读规则并尝试运用。

(17)、0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而写作则可造就一个准确的人。——培根

(18)、0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罗曼·罗兰

(19)、这是一本有着新鲜观点的书。书中闫学老师告诉我们:“阅读会告诉每一个爱阅读的教师,教育不是生活的全部”“阅读会让一个人的容颜变得美丽”“阅读帮助我们在精神上实现突围”“越忙越要读书”。这些娓娓道来的观点会让我们发现阅读是一件多么值得、多美美好的事情!

(20)、(2)思考作者在这本书中需要读者做什么以及这么做的目的;

(1)、(5)运用读哲学作品的方法读《论语》,先读正文,有不解处可参考相关注译,如杨伯峻《论语译注》、朱熹《论语集注》等,尝试作为一个忠诚的读者寻找其中的意义,并尝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选取自己有所感悟的语录作注解。

(2)、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整理“我的读书方法”,需要我们再多读一些关于读书方法的资料。这些资料都是属于实用类型的文章,我们依然要运用实用类型文章的读书方法来阅读。毋庸置疑,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才是好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设立主题进行比较,然后提出质疑或补充,整理自己的读书方法。

(4)、对于读书之心态,林语堂先生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实用,否则只是读书之术,他说,“一个人并不是为了要使心智进步而读书,因为读书之时如怀有这个念头,读书的一切乐趣便完全丧失了”。真正的阅读,是“悦”读,是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自由地、漫无目的地读书,比功利地读书更接近“悦”读。

(5)、邴源是三国时期的魏国人。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这使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更加艰难。邴源是个求知欲很强的孩子,可是家里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不用说拿钱供他读书了!

(6)、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治太平者未之有也。——(唐)吴兢

(7)、这是一本告诉你应该怎样进行有效阅读的书。作者说:“阅读当克期”,告诉我们要进行“叶脉式的阅读”,指导大家“怎样读一本有坡度的书”,嘱咐老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热点”。这些直面教师阅读现状提出的建议,我们都可以去体验去实践。

(8)、李白的故事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一次,他从学堂跑出来,到河边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来磨去,李白很惊讶,就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

(9)、邴源天资聪颖,再加上读书很用功,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学会了其他孩子几年才能学会的东西。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汲取知识。长大后的邴源依然很爱读书,经常到各地去拜师求学,后来他的学问日益增多,向他求学的人也多了起来。

(10)、朱买臣靠砍柴卖柴维持生活,经常背负柴薪,讴歌道中,至五十岁才拜为会稽太守。后遂用“买臣采樵”指未遇时劳力贫居的生活;用“五十功名、五十晚贵”等谓大器晚成。

(11)、常指随意摘取诗文中的一部分为己用而不管作者的愿意如何。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春秋时各诸侯国进行外交活动时,使节们往往以赋《诗》为表达己方意愿的手段。然赋诗者与听诗者可以对诗的文句有自己的理解,而不必管诗的本义。此典的形式常有:“断章取义”、“断章取谊(古谊同义)”、“断章载句”。现今还用,不过已转为贬义之辞。

(12)、映雪夜读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

(13)、作为一个主动阅读的读者,我们读书的时候可以向自己提出两个问题: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这本书与你有什么关系?这两个问题适合读任何书,当然也适用于阅读实用类型的书籍,也是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14)、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

上一篇:关于读书一段话100-150字(96条)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好句摘抄

推荐好句摘抄

  • 摘抄大全好词好句好段并写感受(92条)
  • 搞笑句子笑死人(86条)
  •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和感悟作为新时代教师(121条
  • 美中不足写一个句子(74条)
  • 送给老师的祝福语毕业语(76条)
  • 让人快乐的短句(70条)
  • 爱的话语图片大全(124条)
  • 梅花的品质和精神的人物现代(64条)
  • 最新好句摘抄

  • qq个性签名壁纸(63条)
  • 有趣的科普小知识300字(103条)
  • 母亲节的说说句子(122条)
  • 人生是什么仿写比喻句(98条)
  • 关于诸葛亮的俗语和成语(80条)
  • 个性风格是什么意思(133条)
  • 表示团结力量大的言语(92条)
  • 自觉形秽造句(133条)